财信证券社服零售新消费行业2021年10月月度报告:至暗时刻已过,精选增长确定性较高的行业龙头

2021-10-15 11:57:05

投资要点


本月观点:1)医美:关注光电类医美细分赛道发展,Q4医美有望迎接消费热潮。光电类医美设备以技术迭代为核心,具有打造大单品能力、商业模式优化或产品管线扩张确定性较高的公司值得关注,继续推荐深化光电类医美上游布局的奥园美谷(000615.SZ)。此外各大终端机构正积极备战周年庆/双十一等大促活动,我们预计Q4医美消费将迎来热潮,继续推荐国产替代趋势下资质较高的头部医美药械生产商爱美客(300896.SZ)、华熙生物(688363.SH);2)化妆品:行业整体淡季承压,国产头部品牌表现突出。国产新锐化妆品牌层出不穷,品牌之间加速分化,品牌力产品力突出、持续加码多平台布局的头部企业表现明显亮眼,继续推荐敏感肌赛道国货龙头贝泰妮(300957.SZ)、多品牌多品类齐头发展的华熙生物(688363.SH),谨慎推荐线上直营比例提升的珀莱雅(603605.SH);3)免税:国庆期间海南免税表现超预期,大幅提振Q4离岛免税销售预期。国庆期间离岛免税销售活跃,表现超预期。中免在海南子公司所得税优惠政策落地,未来三年公司将持续受益于所得税优惠带来的利润增长,继续推荐免税行业龙头中国中免(601888.SH);4)餐饮:夜间经济规模渐起,看好连锁酒馆行业发展新契机。国内酒馆市场亟待连锁化发展,以产生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优化竞争格局,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共振,看好海伦司的差异化定位和高效率运营,未来下沉潜力大、扩张空间足。餐饮行业连锁化大趋势发展下,继续推荐专注服务餐饮B端的千味央厨(001215.SZ);5)酒店/旅游:国庆期间旅游市场表现平稳,环球影城开业带动作用明显。受福建、东北地区局部疫情影响,国庆期间旅游市场整体恢复有限。后疫情时代周边游的大趋势为连锁酒店行业攻坚下沉市场之路打开了增量空间,继续推荐发力扩张并打造差异化产品集合的首旅酒店(600258.SH)、现阶段中端布局领先的锦江酒店(600754.SH)。

市场回顾:2021年9月,休闲服务指数跑赢沪深300指数6.06pct,商业贸易指数跑输沪深300指数3.11pct。截至9月末,休闲服务行业中值法估值39.25倍,位于2011年以来的历史41.41%分位,商业贸易行业中值法估值为26.01倍,位于2011年以来的历史39.06%分位。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行业竞争风险;政策监管风险。

1
社服零售新消费行业本月观点

1.1 医美:关注光电类医美细分赛道发展,Q4医美有望迎接消费热潮

奥园美谷与科医人签署独家代理协议,进一步深化光电类医美上游布局。继签约美国赛诺秀(Cynosure)和韩国元泰(Won Tech)后,奥园美谷在光电设备类细分赛道上持续发力,9月23日奥园美谷全资控股子公司上海奥悦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与美国科医人(Lumenis)全资子公司科医人激光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签署《独家代理协议》。总部位于以色列的科医人是全球医疗激光龙头企业,于1992年进入中国市场,旗下的脉冲光类设备M22王者之心、王者之冠在中国市场的市占率较高,此次奥园美谷涉及的首批代理产品为科医人“Divine Pro非凡蛋白机”、“Legend Pro传奇美肌”两款射频类设备,此两款产品特有的“DMA动态肌肉激活”+“TriPollar多极高密度立体射频”两大技术能更有效加热真皮层及筋膜层,实现胶原蛋白紧缩再生、激活肌肉弹性的双重塑造效果,起到提拉紧致、立体抗衰的功效。


光电类医美设备通过“破坏”实现“再生”,帮助消费者达到皮肤管理、紧肤塑形、脱毛及私密美容等功效。光电类医美设备按能量源的不同,主要分为光(脉冲光、激光)、电(射频)、声(超声波)三大类设备。细分来看,光类设备为现阶段主流产品,其中以脉冲光(500-1200nm特定光谱范围的复合光)为能量源的设备通过选择性光热作用对不同组织(如面部毛细血管、黑色素等)起到特定治疗作用,通常用于光子嫩肤项目,以激光(特定波长的单色光)为能量源的设备能量更加聚焦、对单一靶点的能量更强,通常用于祛斑、脱毛等项目;电类/超声类设备则是利用特定频率的电流/超声波对目标细胞产生热效应以激发组织的自我修复机制,多用于紧肤抗衰、减脂塑形等进阶型项目。

光电类医美需求渗透提升,行业整体逐渐向正规头部企业集中,市场成长空间广阔。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光电类医美及其他项目终端市场规模达374亿元,2015-2020年CAGR为25.52%,期间复合增速高于同期医美市场整体增速6.11pcts,预计未来5年仍将保持20.60%的高速复合增长态势至954亿元。从需求端来看,光电类医美在美白、缩小毛孔、紧肤塑形等方面的功效立竿见影,且与同属轻医美赛道中的注射类医美相比,光电类医美风险更小且术后恢复速度更快,日常化、便捷化的项目体验使得消费者在心理层面更易接受,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已逐渐从仅靠日常护肤自然过渡至辅以光电类项目对皮肤进行定期维养。根据更美APP发布的《2020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2020年更美平台的医美项目增速TOP5中有3项为光电类项目,分别是热玛吉(TOP1,增速为281%)、光子嫩肤(增速为114%)和脱毛(增速为56%),光电类医美终端需求旺盛;从供给端来看,武汉奇致激光等国内企业在不断提升自身研发实力加速市场布局,但光电类设备研发壁垒较高且国际厂商起步早,因此中国市场市占率靠前的企业仍以外企为主,如美国科医人(Lumenis)、以色列飞顿激光(Alma)、美国赛诺秀(Cynosure)及美国赛诺龙(Syneron)等,在国际厂商的先发优势及产品口碑长期积淀下,我们预计光电类整体市场未来竞争格局将持续向头部外企集中。此外,随着医美行业监管趋严及市场教育度的提升,行业进入规范化运营阶段,此前大量使用假货、水货光电医美设备的非法医美机构得以出清,促使合法合规使用正品光电设备的正规医美机构受益,因此光电设备龙头企业将充分受益于正规医美市场的高增长红利,以进一步稳固市场地位。

光电类医美设备以技术迭代为核心,具有打造大单品能力、商业模式优化或产品管线扩张确定性较高的公司值得关注。从商业模式来看,与销售耗材为主的注射类医美不同,光电类医美以销售设备为主,不具备高频复购属性;从产品效能来看,光电医美设备的适应症更为集中精准,产品延展性相对较窄,因此光电设备通常需要以产品的更新换代来支撑未来现金流。以凭借良好的单极射频效果出圈、通过明星背书及社媒营销而破圈的射频类产品热玛吉为例,2002年至2015年期间热玛吉一共经历了5代设备更新,平均产品升级周期为2-5年,产品迭代不断满足终端市场需求,拥有成为大单品的底层实力,并且其商业模式亦不同于一般光电设备,热玛吉的探头是一次性耗材(使用时需要单独购买),在设备销售之后耗材可继续为公司贡献稳定现金流,建议关注旗下具备此种耗材属性的美国R2酷雪Glacial Spa(F0)的华东医药(000963.SZ)。受制于单一品类规模有限,企业通常会在光电设备的不同细分市场构筑产品矩阵壁垒,如研发能力较强的企业会加快产品推新速度以把握终端需求,资金充裕的企业通过外延收购以丰富产品矩阵,产品管线扩张确定性较高的企业未来盈利稳定性更强,继续推荐进一步深化光电类医美上游布局的奥园美谷(000615.SZ)。受疫情及消费意愿下降影响,三季度医美消费略显疲软,四季度医美传统旺季到来,各大终端机构正积极备战周年庆/双十一等大促活动,我们预计医美消费将迎来热潮,继续推荐国产替代趋势下资质较高的头部医美药械生产商爱美客(300896.SZ)、华熙生物(688363.SH)。

1.2 化妆品:行业整体淡季承压,国产头部品牌表现突出

总量数据方面,受去年上半年低基数影响,化妆品单月同比增速自今年年初以来逐渐降低。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限额以上化妆品当月同比增速均为双位数,其中1-3月因去年疫情低基数影响增速高达40%+,而后受“618大促”虹吸效应影响,7、8月化妆品消费偏淡致使当月同比增速下滑至个位数水平,其中8月同比增速仅为3.30%。线上渠道结构方面,9月美容护肤行业淘系全网GMV呈下滑态势,抖音电商成为另一增量渠道予以补充。预计受国庆假期及后续“双11”年终大促影响,9月美容护肤行业在淘系平台表现较为平淡,但各大品牌持续加码布局抖音渠道,9月护肤品抖音电商GMV维持在高位水平,表现较好。“双11”年终大促即将来临,各大化妆品品牌已正式启动预热和加购活动,且结合历史数据,过去两年11-12月淘系美妆整体销售占全年的销售比例约为30%,因此我们认为各品牌今年仍将继续全力聚焦于年终大促活动,11—12月各品牌线上销量表现将大概率好于10月数据,其中抖音渠道有望持续实现高速增长。

国产新锐化妆品牌层出不穷,品牌之间加速分化,品牌力产品力突出、持续加码多平台布局的头部企业表现明显亮眼。年初至今,淘系美容护肤行业整体增速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但得益于品牌声量较大、大单品优势突出,珀莱雅、润百颜、夸迪、薇诺娜、玉泽等品牌增速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单靠营销推广的部分品牌增速明显乏力。此外,线上流量去中心化已成为趋势,越来越多的品牌商已从公域流量转向私域流量,而在私域流量中,又以各品牌在抖音、快手的自播渠道红利较大,我们认为较早布局抖音渠道并且成长性较高的珀莱雅、华熙生物和贝泰妮等头部企业将充分享受新兴渠道的流量红利,继续推荐敏感肌赛道国货龙头贝泰妮(300957.SZ)、多品牌多渠道齐头发展的华熙生物(688363.SH),谨慎推荐线上直营比例提升的珀莱雅(603605.SH)。


1.3 免税:国庆期间海南免税表现超预期,大幅提振Q4离岛免税销售预期

受8月局部地区疫情影响,海南免税销售情况前期有所压制,但国庆期间免税销售活跃,表现超预期。根据海南商务厅数据,10月1日至7日,海南9家离岛免税店总销售额(含有税)16.1亿元/+63%,免税购物人数25万人次/+48%,免税品销售件数158.9万件/+72%。根据海口海关统计,10月1日至7日,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购物金额14.7亿元/+66.9%,免税购物人数18万人次/+61.6%,免税购物件数200万件/+136%。日均销售额方面,按海南省商务厅口径统计,国庆期间海南离岛免税日均销售额为2.3亿元(按海口海关口径统计则为2.1亿元),远高于去年同期1.4亿元水平,亦高于今年五一/端午/中秋假期2.2/1.3/1.2亿元的日均销售额水平。根据海南省旅文厅数据,今年国庆期间海南全省共接待游客370万人次,低于2020年同期453万人次,但今年购物人数较去年同期逆势拥有高双位数增长,我们认为在国内局部疫情退散后,海南免税购物渗透率及客单价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中免在海南子公司所得税优惠政策落地,未来三年公司将持续受益于所得税优惠带来的利润增长。9月30日,中免发布公告称其下属子公司的离岛免税品销售业务符合相关规定,隶属鼓励类产业,且根据税务总局有关于海南自贸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相关规定,其在海南的6家子公司可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自2020年1月1日起执行至2024年12月31日,预计将对2021年第三季度业绩产生积极影响。根据公告显示,公司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的税收优惠将于今年Q3财报中直接冲减所得税,预计影响金额将是2020年归母净利的10%以上(至少直接增厚三季度业绩6.1亿元)。我们根据2020年和2021H1公司在海南的经营情况进行所得税冲回测算,2020年三亚市内店、海免分别产生归母净利29.68、6.57亿元,分别冲回所得税3.96、0.88亿元,合计增厚业绩4.84亿元;2021H1三亚市内店、海免分别产生归母净利25.58、5.11亿元,分别冲回所得税3.41、0.68亿元,合计增厚业绩4.09亿元。将下半年业绩考虑计算后,我们预计此次优惠税率落地将增厚公司全年业绩约13亿元。根据2021H1的经营情况来看,公司在海南离岛业务营收占公司总营收规模超7成,我们预计公司未来三年将拥有更大利润空间以提升其在离岛免税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稳固较高的市占率,继续推荐免税行业龙头中国中免(601888.SH)。

1.4 餐饮:夜间经济规模渐起,看好连锁酒馆行业发展新契机

夜间经济特指当日下午6点至次日凌晨6点所发生的服务业类经济活动,是日间经济在消费时间、空间上的延伸。按照经营场所及特点的不同,夜经济可大致分为夜间餐饮(如美食街、摊贩小吃等)、夜间文娱(如酒吧、KTV、剧院等)、夜间购物(如夜市等)、夜间旅游(如城市地标性建筑、夜景灯光等)四大业态。

近年来,夜间经济市场不断得到多地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的支持,供给端持续完善,叠加新消费势力兴起,2020年我国夜经济市场规模已近17万亿元。根据海伦司招股说明书显示,2020年我国夜间经济市场规模约为16.8万亿元,2015-2020年CAGR为11.4%,未来5年仍将保持10.9%的高复合增速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增至28.2万亿元。从顶层政策来看,9月15日,商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商务领域促消费重点工作的通知,通知重点提及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的发展,包括要因地制宜建设夜间消费集聚区,丰富夜间消费场景和供给。早在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中便提出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2021年文旅部发布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亦提及要建设200个以上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部分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具体实施方案提出对繁荣夜间经济的措施给予资金支持,我们认为在有关夜间经济发展政策陆续出台的背景下,夜间经济市场将日臻完善,有望极大程度提振终端消费意愿;从终端消费来看,我国当前的消费主力Z世代人群注重精神享受,此特点恰好与夜间经济中文娱业态具有的显著社交属性相契合,而其中又以氛围感强烈、复购率和消费粘性较强的酒饮行业最具代表性,酒馆行业已站上新消费风口。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转引自海伦司招股说明书),我国酒馆行业2015-2019年CAGR为8.72%,2019年我国酒馆行业整体规模达1179亿元,分城市来看,二线城市贡献行业最多增量,三线及以下城市渗透率提升空间较大,酒馆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我国酒馆行业起步较晚,现阶段行业整体呈少量连锁酒馆+大量独立酒馆并存的分散状态。与我国消费习性相近的日本对标来看,日本居酒屋文化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发展至今酒馆市场已迈入成熟期且集中度较高,行业CR5在高双位数水平。然而,我国酒馆行业因起步较晚,现阶段行业整体呈高度分散状态,根据海伦司招股说明书显示,2020年我国酒馆行业CR5仅为2.2%,且按门店数量统计,2020年末我国约有3.5万家酒馆,其中95%以上为独立酒馆。

国内酒馆市场亟待连锁化发展,以产生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优化竞争格局,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共振。1)规模优势:从国内酒馆门店多以独立形态存在的现状可以看出,酒馆行业的进入壁垒不高,但形成规模效应的难度却较大,现阶段酒馆市场中仅有海伦司(以提升效率为经营核心,主打极致性价比和SKU精简化)、胡桃里(侧重于更高的单店收入,以餐+酒为主营收入构成,占据高端消费市场)两家连锁酒馆品牌初步实现全国化布局。我们认为,连锁酒馆相较于单体酒馆门店数量更多,通常具有更高的供应链利用率和门店经营效率(分别对应更低的采购成本及门店管理费用),因此连锁酒馆往往更易实现异地复制,进而形成“连锁化发展—规模效应—规模化扩张—行业连锁率提升—反促企业连锁化发展”的良性循环,最终行业集中度得以提升,优化供给端;2)品牌优势:酒馆连锁化发展意味着门店覆盖边界的扩大,从而提升终端市场渗透率,消费人次变多带动品牌粘性增强。此外,抖音、小红书等以内容分享为核心的多元化社交平台已普遍流行,此类平台作为可视化媒介为潜在客群创造了“兴趣发现—产生消费—分享体验”的闭环流程,连锁酒馆品牌可借力此类平台培育私域流量,放大连锁品牌效应,占领消费者心智进而创造需求。

海伦司精准定位大学生等Z世代消费群体,且重点布局二线及以下城市,以高毛利、低客单价的产品为消费者创造极致性价比,我们看好海伦司的差异化定位和高效率运营,未来下沉潜力大、扩张空间足。9月29日,海伦司发布2021年中期报告,公司2021H1实现营收8.68亿元/+303.65%,经调整净利润为0.81亿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从门店数量来看,公司2021H1新开门店120家,门店总量增至471家,截至2021年9月24日门店总量进一步增至584家,其中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数量分别为74/329/265家,预计下半年二线及以下城市将进一步加速开店;从门店营收来看,2021H1公司单个直营酒馆日均销售额1.19万元/+36.78%,报告期内至少营业100天的133家同店日均销售额为177.56万元/+40.16%,凭借全店直营的商业模式以及日益提升的品牌知名度,公司增强了疫后的创收能力;从营收情况来看,得益于公司酒馆门店网络快速扩张以及单店营收能力的提升,公司2021H1实现营收8.68亿元/+303.65%,其中自有产品/第三方品牌酒饮收入分别为6.81/1.6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64.08%/166.86%;从盈利能力来看,2021H1自有酒饮/第三品牌酒饮毛利率分别同比提升5.20pct/1.10pct至81.80%/53.80%,此外2021H1毛利率较高的公司自有品牌产品收入占比同比提升10.20pct至78.50%,产品结构的改善叠加规模效应带动2021H1公司整体销售毛利率同比提升3.07pct至68.71%。公司全店直营的经营模式保证了门店运营的标准化,从而加快了门店网络下沉的扩张速度,我们预计随着公司规模效应的提升、产品结构的优化、后续租金人工成本的降低,公司单店模型将不断优化,连锁化率将进一步提升。


1.5 酒店/旅游:国庆期间旅游市场表现平稳,环球影城开业带动作用明显

受福建、东北地区局部疫情影响,国庆期间旅游市场整体恢复有限。根据文旅部测算,10月1日-7日国庆长假期间国内旅游出游5.1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减少1.5%,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0.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890.61亿元,同比减少4.7%,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59.9%;人均旅游消费755亿元,同比提升3.1%,环比中秋假期提升334元。根据交通运输部信息显示,10月1日-7日国庆长假期间全国预计共发送旅客4.03亿人次,日均5750万人次,与2020年同期相比日均减少7.5%,与2019年同期相比日均减少33.9%。其中,铁路预计发送旅客8307.3万人次(日均1186.8万人次),公路预计发送旅客3.04亿人次(日均4340万人次),水路预计发送旅客631.2万人次(日均90.2万人次),民航预计发送旅客931万人次(日均133万人次)。

北京环球影城开业,带动国庆期间北京地区酒店预订热度大涨。根据去哪儿数据显示,今年国庆期间北京酒店预订热度比2020年同期增长57%,比2019年同期增长52%。后疫情时代,周边游趋势仍旧明显,短途周边游出游市场明显好于长线旅游。根据携程数据显示,“十一”长假首日,携程平台的省内出行订单占比50%以上,且根据同程大数据显示,今年国庆期间周边游订单同比2020年增长56%。此外,根据去哪儿数据显示,国庆期间京郊高星酒店预定量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61%,酒店和民宿均价已上涨至近千元,周边高端品质游备受青睐。

疫情反复风险或将长期影响文旅消费行业复苏进程,且疫情已催生居民出游消费习惯发生变化,我们认为周边游的大趋势为连锁酒店行业攻坚下沉市场之路打开了增量空间。当前我国连锁酒店行业呈现出的是锦江、华住、首旅三大酒店集团垄断的稳定格局,随着三大集团的集中度和品牌力的提升,酒店行业成长性愈发凸显,继续推荐发力扩张并打造差异化产品集合的首旅酒店(600258.SH)、现阶段中端布局领先的锦江酒店(600754.SH)。

2
市场涨跌回顾

2.1 整体情况

2021年9月,沪深300指数上涨1.26%,申万休闲服务指数跑赢沪深300指数6.06pct,申万商业贸易指数跑输沪深300指数3.11pct。申万休闲服务/商业贸易指数9月上涨7.33%/下跌1.84%,涨跌幅居申万28个一级行业中的第4名/第16名。2021年初至9月末,申万休闲服务指数/商业贸易指数均下跌8.53%/7.26%,相对沪深300变化-1.91pct/-0.64pct,涨跌幅居申万28个一级行业中的第21名/第20名。


2.2 子行业情况

2021年9月,申万休闲服务二级子行业中旅游板块涨幅最大,景点板块跌幅最大,商业贸易二级子行业中一般零售板块涨幅最大,专业零售板块跌幅最大。申万休闲服务二级子行业中,旅游、餐饮、其他休闲服务、酒店、景点板块的9月涨跌幅分别为11.86%、-0.45%、-2.69%、-2.87%、-7.57%;申万商业贸易二级子行业中,一般零售、商业物业经营、贸易、专业零售板块的9月涨跌幅分别为4.63%、-0.78%、-7.64%、-8.98%。


2.3 个股情况

2021年9月,申万休闲服务行业42只个股中有13只上涨、29只下跌。涨跌幅位于前五位的分别是中国中免(13.89%)、米奥会展(8.82%)、大东海B(7.28%)、海航创新B股(5.79%)、同庆楼(5.73%);涨跌幅位于后五位的分别是众信旅游(-9.27%)、三特索道(-10.64%)、天目湖(-12.36%)、西安旅游(-15.39%)、西域旅游(-20.20%)。申万商业贸易行业101只个股中有44只上涨、57只下跌。涨跌幅位于前五位的分别是金开新能(70.99%)、供销大集(49.42%)、南宁化工(23.77%)、北京城乡(18.89%)、汇嘉时代(13.98%);涨跌幅位于后五位的分别是上海科技(-16.35%)、德必集团(-17.40%)、华联综超(-18.47%)、天音控股(-24.77%)、东方银星(-30.11%)。


2.4 行业估值

截至2021年9月30日,申万休闲服务行业中值法估值为39.25倍(前值为37.76倍),位于2011年以来的历史41.41%分位,相对沪深300的估值为1.57倍,位于2011年以来的历史31.25%分位。申万商业贸易行业中值法估值为26.01倍(前值为26.29倍),位于2011年以来的历史39.06%分位,相对沪深300的估值为1.04倍,位于2011年以来的历史10.16%分位。


3
行业信息跟踪

3.1 医美

四环医药自主研发生产的童颜水凝“嘉乐妍”正式获得NMPA生产许可:9月30日,四环医药发布公告,集团自主研发生产的童颜水凝“嘉乐妍”正式获得NMPA生产许可。嘉乐妍可用于表面或创面,对皮肤起到屏障作用,可促进创面部位胶原蛋白和组织细胞再生。

3.2 化妆品

华熙生物旗下核心功能性护肤品牌润百颜推出全新升级的“第三代玻尿酸水润次抛精华”:新一代水润次抛精华首次使用800Da玻尿酸,且开创INFIHA-HYDRA复配技术,实现了产品外源补充+内源促生玻尿酸的新突破。外源补充方面,新一代精华通过对Hyacross、大分子、中分子、乙酰化、mini、micro、微真HA4的科学配比,实现层层保湿、立体锁水补水的功效,其中800Da微真HA4直径仅为2nm,可以直接穿透表皮渗透至真皮层;内源促生方面,新一代精华的INFIHA-HYDRA技术能增强“水通道蛋白AQP3”的表达40%,提升皮肤运送和吸收水分的能力,此外还可以1.45倍激活透明质酸合成酶表达,从而1.27倍生成内源性透明质酸。

3.3 免税

上海拟大力发展免退税经济:上海市政府办公厅9月18日印发《上海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强调大力发展免退税经济。支持上海市企业申请免税品经营资质,鼓励免税店设立国产商品销售专区。扩大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实施范围、优化退税流程。扩大退税商店数量、类型及覆盖地域范围。

3.4 餐饮

蜜雪冰城拟A股上市:河南证监局官网发布公告,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拟在A股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已于2021年9月29日在河南证监局进行辅导备案。

3.5 酒店/旅游

宋城演艺国庆期间取得良好成绩:国庆期间各大千古情等主秀演出229场,较2019年同期恢复超80%;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其中散客占比83%;营业收入约1亿元,较2019年同期恢复75%,其中源自散客的收入已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4
重点公司动态

1)中国中免(300896.SZ):9月30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其下属子公司的离岛免税品销售业务符合相关规定隶属鼓励类产业,且根据税务总局有关于海南自贸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相关规定,其在海南的6家子公司可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自2020年1月1日起执行至2024年12月31日。

2)首旅酒店(600258.SH):9月28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

5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行业竞争风险;政策监管风险。



END


相关推荐

    打开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