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国门:明朝那些事儿——疆域知多少
上期为大家介绍了何谓边防,接下来几期将以明朝为例和大家聊聊夷夏之防。
(南熏殿旧藏·明太祖朱元璋半身像)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明朝的疆域范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应天府(南京)为首都,进行行政制度改革,在中央废除宰相制,设立内阁,由六部分理朝政。在地方废除元朝的行中书省制度,设三司主管各地军政财刑事务。承宣布政使司掌民政财政,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掌地方军政。全国设置13个布政使司统领各府州县和羁縻各司。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增设了贵州、交趾两个布政使司,明仁宗、宣宗时,弃交趾。整个明代,洪武和永乐年间最为强盛,明太祖8次远征漠北,摧毁残元势力,明成祖6次征漠北,巩固漠北边防。
(朱棣时期明朝领土)
全国设布政使司13个: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浙江,统领140个府、193个州1138个县和羁縻19个府、47个州、6个县。明初的疆域范围为:东起辽东,东北至苦兀(即库页岛)、北山(外兴安岭),设努尔干都司管辖这一地区;北距大碛,并于1581年在古丰州地方修建了呼和浩特城(蒙语青色的城);西北至巴尔喀什湖北岸包括葱岭地区;西南在西藏地方设置乌斯藏都司,云贵广西沿袭元制设省管辖;南至琼崖,包括南海诸岛。至明世宗时期朝政腐败,疆域内缩,弃哈密、河套,西北边防无宁日。管辖范围变为:东起辽东,包括苦兀和滨海地区;西至嘉峪;南至琼、崖,包括南海诸岛;北抵云、朔。至穆宗和神宗年间,疆域大体恢复明初范围。
明代,我国北部边疆,蒙古地方由瓦刺和鞑靼控制,瓦剌打败鞑靼后,其势力控制着西起天山,东到辽西的广大地区。为了对付故元势力,明政府修复和加固了东起鸭绿江,西屹嘉峪关的长城。明政府对瓦刺实行羁縻统治。1408年,永乐帝分别封瓦刺各部首领为顺宁王、贤义王、安乐王。自此,瓦刺各部对明政府每年一责。明代称新疆为亦力把里,在新疆驻有8卫军队,并封哈密王为忠顺王。
明代的海疆大体继承了宋代的海域面积,明成祖设置奴儿干都司以来,北部海疆有效地管辖着库页岛附近海面;明万历年间,竭全国之力,援朝抗日,苦战7年,奠定了朝鲜半岛的和平基础。自此之后200年间,日寇不敢侵略朝鲜半岛,朝鲜半岛周围水域安全得以保障;明嘉靖年间,明政府在东南沿海进行了平倭(日本海盗)斗争,前后达30年之久,动员兵力近20万人,廓清了东南海域;有明一代,南海诸岛一直由海南岛万州管辖,并派水师巡查南海。据此,明代海疆北起鄂霍茨克海,经东北滨海地区沿海,至朝鲜湾顺天湾(即渤海),至黄海、东海、南海,均是明政府的海洋国土,明政府在这些海域有效地行使了主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