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温州人| 周晓秋:用音乐教学 传承温州文化

周晓秋
温州市实验小学音乐教师
浙江省文艺名家曲艺类孵化对象
周晓秋:我们“温州鼓词”是浙江曲艺的半壁江山,这样的东西如果我们娃娃不知道,当他们成为老年人的时候,这门艺术还保得住吗?我们的群体就没有了,所以我觉得进入校园迫在眉睫。这个也是我当初参加我们鹿城区的曲艺传承班的初衷,如果我要去教学,我必须要成为一个比较专业的人。
《天下温州人》完整视频
周晓秋:瑞安是“温州鼓词”的发源地,我从小就是在瑞安长大的,从小接触“温州鼓词”。当时我们村里很多人都会唱“温州鼓词”,还是比较流行的,我家里人也会听鼓词,我爸爸、阿姨他们有时候也会哼上几句,所以我从小对这个很有感觉,也是我童年的记忆。
周晓秋:长大之后我成为一名音乐老师,我就想“温州鼓词”这么好听,是我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是现在演唱鼓词的人不多了,而且知道“温州鼓词”的人已经越来越少,特别是青少年,要是没有通过课堂让他们去接触聆听,他们是不知道的。我们前期调查过非常少,可以说传承乏人,所以我就想把“温州鼓词”带到校园去,让更多的人知道。
周晓秋:首先我要找比较小的、价格又比较便宜的乐器,可是市面上怎么也找不到,而且“温州鼓词”乐器是定做的,一共有四样构成,很大很重。所以我就想,我能否发明一样乐器,很小,很便宜,很适合孩子。我当时还请了我们学校里的木工老师,还有一些装修师傅,叫他们帮我一起把我这个设计做出来,我也会跟他们一起动手。当时制作乐器的时候手都受伤了,但自己却不知道。有时候灵感一来得马上动手,不然这灵感就没有了。
周晓秋: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学生去学,而且他们学得还挺顺利,其实就是归功于音乐教学法,我就是把音乐教学的方法移接到这里,把“温州鼓词”当作一门正式的课程来学。
周晓秋研发的“温州鼓词”学生琴
周晓秋:我把我研发的乐器当作音乐教学中的一个器乐模块来教学,把小琴带到了音乐课堂,人手一个,然后给他们编了很多曲子,这些曲子跟学校音乐课本上的曲子是有关联的,再比如一些儿歌,还有语文课中背的一些古诗都很适合用来改编。“温州鼓词”的唱句以7个字为主,我们七言绝句刚好也是7个字,很巧,而且很多古诗的格律韵辙跟鼓词是一样的,就完全就可以把这样的曲子改编成“温州鼓词”,然后给它谱上曲子,让孩子去唱古诗、唱儿歌,让孩子去学,那学生就有兴趣了。
周晓秋:我会把课外那些经典“温州鼓词”片段,改编成小朋友喜欢的小曲子,让传统跟现代相结合,让孩子去演奏,当他们喜欢了,觉得这个乐器挺好玩的,而且跟我音乐课是可以配合的,就觉得很有意思。其实就是要把孩子的内驱力激发出来,自己有兴趣去学,有动力去学。
温州市实验小学小青花鼓词社表演的《温州鼓词赞》视频,在温州人视频号端上线后,仅一个月时间,就达到了60多万人次的观看。
温州市实验小学《温州鼓词赞》
周晓秋:家长、朋友,甚至我们家族群也在转发这个视频,真的是想不到。我以为老人家不会喜欢,没想到他们居然也很喜欢,真的是不可思议,我觉得特别自豪,特别有成就感,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今年9月份,由周晓秋编撰的《温州鼓词大家学》正式出版。周晓秋说,这本书从策划到出版花了两年时间,花了很多心血,得到了众多专家业内人士的支持,以及温州市鹿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温州市鹿城区曲艺家协会的资助。
周晓秋:《温州鼓词大家学》这个教材里边,还有很多的音乐资源,以及一个特别重要的教学微课,教学微课是温州市教育局技术中心的林信老师给我拍的,每一节微课就只有10来分钟,特别适合孩子,我觉得别的一些非遗艺术,其实也可以这样做,真的特别有意义。
温州市教育技术中心资源建设科电教研究员 林信
林信:我们温州的很多非遗艺术、非遗文化,都面临失传,路越走越窄。我想怎么样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把这些非遗项目传承下去,所以我们利用现在的信息技术手段,把这些课程系统地拍成视频,通过我们的一些平台,比如教育影院、移动媒体,包括手机、微信等等,通过这些平台把它推广出去,这是我们制作这些乡土课程的初衷。《温州鼓词》是我跟周晓秋老师在非遗这一块做的第一个课程,接下来我们可能会面向全市的中小学校推广,用互联网加教育的手段,向更多的地方推广。
温州市鹿城区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陈晨
陈晨: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特别是传承这一块,以前理念还不够创新,总觉得传承就是师傅带徒弟,口口相传下去。其实不然,我们如何把一大批的孩子培养起来,怎么去培养?我们现在是先着手培养一批学校的音乐老师,让他们有成就以后,再进学校融合到音乐课当中,以此来普及、传播进而传承温州的传统文化。
温州市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 卢和乐
卢和乐:《温州鼓词大家学》实实在在地教大家鼓词应该怎么学,该怎么去欣赏,对此比较系统地进行了介绍。所以这本书当初立项的时候,我就觉得很难得,这是我们曲艺200多年的发展史上,肯定是一个里程。对于除了鼓词之外的其他的一些曲艺类型,都是一条可探索的路径,我觉得这就是创新,也给其他的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温州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温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 陈忠达
陈忠达:鼓词进课堂是最实在的传承,把“鼓词进校园”项目做好,非常有意义。我们将继续做好曲艺传承培训,培养出更多的优秀老师,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入实践。
温州市文联副主席、鹿城区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谢炬
谢炬:《温州鼓词大家学》是一本综合性强、资源丰富的温州鼓词入门级学习教材,该书的出版发行,将进一步激发群众保护、传承地方曲艺文化的热情,对弘扬传统曲艺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地方曲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再现新的辉煌。
来源:温州人品牌工作室《天下温州人》
视频:藤壁 周兆丰 吴佩珍 王海燕
责编:金藤壁
审核:朱磊 吴芸芸
监制:王振辉 翁逻沿 温作杰
总监制:邓雄杰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