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籍文艺家黄依群眼中的池渌:属于大家的池妈妈


当时,少艺校刚起步,一穷二白,根本没人去这个学校上学,池渌老师就是凭着自己的一双慧眼,大浪淘沙,殚精竭虑,和艺术老师们几乎跑遍温州市的各个小学去挖掘人才,凭着一颗滚烫而真诚的心去感动学生的家长,让他们把孩子送进少艺校学习艺术。她甚至经常走街穿巷,如同星探般睁大双眼,不放过身边的每一个可造之才。那些被她发现的金子,在日后都没有辜负她,分别在各自艺术岗位上展露出非凡的艺术才华。我也是,就这样跟着池渌老师去了少艺校。
到了少艺校后才知道,学校条件极其艰苦。学校没有校门,牌子挂在教学楼楼梯口;学校一楼有几间水泥地房,是舞蹈练功房;二楼是文化教室兼声乐教室,没有正式的排练室;二楼的一条走廊成了器乐排练房,琵琶、古筝、扬琴、木琴、二胡等中国器乐和各种西方乐器一字排开,供学生们练习。

现在回忆起来,每到上课时间,走廊上立即响起各种乐器发出高低不同的练习曲,吹拉弹唱,五花八门,嘈杂无比,但令人惊讶的是,学习器乐的同学们竟然互不干扰地练习着,而唱歌的同学也没有因此而荒腔走调!无形当中,少艺校的学生们都练就了一种气定神闲,小宇宙稳定强大的本领。
最让我难忘的是,这个砖瓦结构的破楼,有着一张走上去发出吱吱格格声音的楼梯,走廊上的木板更是有趣,上面有很多洞可以直接看到一楼走廊上的人,那木头栏杆也很恐怖,有年头了,趴在上面感觉摇摇晃晃的,我刚去的时候,经常是紧贴着教室的砖墙边小心翼翼地挪动着脚步,生怕自己不小心一脚踩空掉下去,但日子久了,也就习以为常了,甚至绕着破洞跑来跑去。

当时学校也没有厕所,得去旁边的市儿童电影院借用,十分不便,而且影院管理员经常锁了厕所门,同学们憋不住尿了才跑去厕所,打不开门,只能红着脸又回身去找池老师解决问题,因为同学们知道池老师一定会为学生跑去和管理员论理的。
虽然学习的环境那么差,但年少的我们在那里却感觉到了很多的温暖和快乐。无论是老校长陈式干老师还是教专业的老师们、文化课的老师们,他们都很负责,很爱学生,教舞蹈的周爱武老师,教声乐的郑茜茜老师、陈巧姑老师,乐队的郑小冰、叶蕾老师,都是既严肃认真又活泼可爱的老师,他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如同己出,因材施教,池老师更是如母亲般关爱着每一个小孩的艺术成长。那时她是学校的艺术编导,身兼数职,既要安排教学、编排导演各种节目,除此之外她还去做争取演出机会、联系演出场地、宣传推广、招生推荐等事宜,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但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学生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以展示他们的艺术才华。


池渌老师和我聊天的时候说:“依群,你小时候在少艺校很‘吃开的’(温州是很红的意思),什么节目都有你!”然后就如数家珍地讲给我听:我表演太专注,背锄头时差点把同学章晖的额头给杵烂了;我表演的诗歌朗诵《周总理,你在哪里》她每次听了都很感动;我唱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唱得特别有韵味……池老师您有多爱您的学生呀!都过去了几十年了,往事还历历在目!
我瞬间鼻子发了酸,儿时被呵护的幸福感油然而升,是啊!少艺校短短的三年时间,给了我那么多美好的童年回忆,感谢您亲爱的池渌老师!只有母亲才会记得孩子的点滴进步,只有母亲才会忽略包容孩子的缺点,只有母亲愿意永远用鼓励的话去温暖孩子,池老师待我如师如母!是您手把手教会了我如何走上舞台,是您一字一句教会我用感情去表演,是您告诉我什么叫热爱艺术和生活。
“奉献爱,追求美”是池渌老师的座右铭,她用她的实际行动创造了奇迹,让温州少艺校从名不见经传到蜚声全国,成为温州市的一张美丽的名片!温州少艺校以一个地方艺术学校的资历,只有一千多毕业生的情况下,就向全国各大艺术团体和著名高等艺术院校输送了近三百名人才,成才率之高令人难以置信。黄豆豆、谷好好、张志、毛戈平、柯绿娃、张晓灵、李丹、刘迎宏、余霄、章乐斌、张文海、蔡丽雯、曹众、应真……这一茬茬从温州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文艺舞台的顶尖人才,都是池渌和少艺校的老师们一起用心培养的学生。


来源:温州人客户端
编辑:余绵绵
责编:何继岗 钱若谷 李温情
审核:金安静
监制:翁逻沿 李冶
总监制:邓雄杰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