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益丰:苦守青皮柑儿文 先苦后甜“温州味”

2023-10-10 16:55:27

瓯柑,是温州传统的柑橘品种,作为温州的特色水果,瓯柑入口先苦后甜的独特口味令人印象深刻,加上它同时具备降火等功效,也因此备受温州人的喜爱。不过,由瓯柑幼果晒制而成的柑儿文,时下的温州年轻人可能就不太知道了。今天,就让温州柑儿文非遗技艺传承人金益丰带我们到他的柑儿文非遗体验馆,探秘温州柑儿文的制作工艺

温州柑儿文非遗技艺传承人金益丰,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温州人,聊起柑儿文,金益丰简直停不下来,感叹真是“缘份”。




金益丰 温州柑儿文非遗技艺传承人

我原来曾经在温州一个知名的上市企业,它为了支持新农村建设,就建立了一个两百亩的瓯柑基地,我是负责这个瓯柑基地的。后来从2008年开始到2019年,这个公司业务转型了,把瓯柑业务剥离出来了。我从事这么多年的瓯柑,包括柑儿文、瓯柑的蜜炼、饮料,瓯柑的种植到加工、研学、历史文化。我舍不得把它放弃掉,因为这是带有温州人的精神在里面,也是有八百年的历史传承,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我是想把柑儿文发扬光大。

金益丰介绍说,柑儿文在温州至少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温州特色水果瓯柑的幼果晒制而成的一种民间特色中药,学名也叫“青皮”,对积食及小儿疝气有特效,具有理气、化积的作用。以前,老温州人偏爱用柑儿文来助消化。晒制柑儿文需选用每年六七月份枝头上长出的鲜绿色的瓯柑幼果,这时的幼果个头如金桔般大小,最适宜做柑儿文。




金益丰 温州柑儿文非遗技艺传承人

过了这个季度基本上就太大了,清洗后放在阳光下暴晒,暴晒需要晒个十天左右,外面已经黑起来了,慢慢从青色变成褐色变成黑色,像核桃那么硬了。但实际上它还没有晒干,还需要装在蛇皮袋或麻袋里面,捂个一到两天,里面的水分散发出来再拿去晒,这样子反复两到三次。

根据多年的经验,制作柑儿文的过程中,金益丰既注重传承古法,保留传统晒制工艺,又加强卫生与品质管控,增强产品的标准化。他介绍,瓯柑有两次生理落果,分别是5月中下旬和6月中下旬。

温州民间习惯通常是将瓯柑落果捡起来直接晒制柑儿文,如果遇上连续下雨天,落果容易发霉变质。针对这一问题,金益丰指导团队改良制作工艺,将瓯柑幼果上的泥巴灰尘先清洗掉,再在阳光下晒足10来天,等果皮由青转黑变硬后,再装在麻袋里捂上两天,让瓯柑幼果里面的水份渗透散发到果皮后再晒,如此反复2-3次再入库封存。

而这一系列流程,看似简单,却极讲究细节,有一环掌握不好,最后的柑儿文成品药用价值将大打折扣。

经过这样一番晒制和精心储存的成品柑儿文,每颗如拇指般大小,触感似核桃般坚硬,还可闻到一股瓯柑的清甜和药香的味儿。经过密封保存的柑儿文,可存放很久,而且存放时间越久,香气越浓郁,其药效也更好。

柑儿文可以说是温州瓯柑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一款产品,它不仅有老温州情结,也更具备“先苦后甜”的温州精神。金益丰在采访中说,他觉得,品味柑儿文茶,如同品味温州文化。取两颗柑儿文,泡上一壶便可细细品上一整天。柑儿文茶的茶香非常独特,先是带着一股子清新的果香,之后又透着若隐若现的轻微苦涩,再喝上几口,苦中带甘,令人回味再三。

目前,柑儿文已是瓯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金益丰和他的团队也通过与三垟、泽雅、七都等地的瓯柑种植大户、合作社合作,定点收购制作柑儿文的原料瓯柑幼果及成品,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销售方面,产品目前已入驻温州市政府、瓯海区政府、瓯越鲜风、温科院优农中心、网上农博等线上线下渠道。近几年,柑儿文产品相继获得瓯海十佳特色文旅商品、温州特色产品伴手礼、浙江优秀旅游商品,2021年浙江网上农博会新产品金奖、2023中国森林产品博览会金奖等奖项。

金益丰说,作为农业、文化、旅游三个产业融合的文创项目,如何在产业融合方面做更多的探索与创新,成为他目前最重要的创业方向。除了主打的特色产品柑儿文,金益丰还开发出一系列瓯柑的周边产品,其中,瓯柑饼、瓯柑陈皮和瓯柑姜茶,是仅次于柑儿文的“明星产品”。

金益丰还尝试将柑儿文与泽雅屏纸、木雕印刷、瓯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融合,打造温州非遗城市礼品。下一步,他说自己已通过生态种植、观光研学等,深入开展产品研发,打造瓯柑全产业链。




金益丰 温州柑儿文非遗技艺传承人

如果作为一个城市的特色伴手礼,作为旅游产品来推广的话,它的前景是非常好的。相当于品尝柑儿文,就品尝温州人的精神,品尝温州城市的味道。


点击进入“礼遇温州”城市好礼专区


记者:沈颐 金炼

编辑:陈谦

责编:金旸谷

审核:王欣杰 方赞

监制:翁逻沿 李冶

总监制:邓雄杰




相关推荐

    打开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