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拍死一只小虫子,皮肤竟然溃烂了!夏季遇到这种虫子千万要当心!

2020-07-05 20:41:23

近日,一名患者因脸上出现了大面积红疹,眼睑处还有水疱,面部又痛又痒,而来到温州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医生根据症状,判断为隐翅虫皮炎。据患者讲述,他是无意间接触了一种小虫子后才引发的这些症状,而这些小虫子很有可能就是医生所说的隐翅虫。入夏以来,温州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接诊的隐翅虫皮炎患者逐渐增多,大伙一定要提防这小小的虫子,处理不当危害大大!


名字的由来

年6-9月是隐翅虫(rove beetle)出没的高峰期,隐翅虫又被称为"影子虫"、"青腰虫",是鞘翅目隐翅虫科甲虫的通称,属昆虫纲,鞘翅目,隐翅虫科。是鞘翅目中物种最丰富的一科。鞘翅极短,因该科大多数种类其后翅藏匿于前翅之下而不易察觉而得名。其中,毒隐翅虫因体内有毒液而对人有威胁,但并不致命。

隐翅虫分14亚科900余属,有20000余种,广布世界各地。状似白蚁,体长约0.5~1.0厘米,身体为橘黄色,头、胸及尾部为铁青色,故俗称"青蚂蚁"。喜好栖息在水田、草地及树林中,有趋光习性,常在晚上飞入有灯火的地方,食腐败的植物与腐烂的动物。

隐翅虫并不会螫人,隐翅虫皮肤炎的发生是因为隐翅虫的体液含有的刺激性物质"隐翅虫素"(Pederin),接触10~15秒就会反应,感到剧烈灼痛,造成皮肤的起泡及溃烂,是为隐翅虫皮肤炎。


分布环境

隐翅虫多孳生在隐蔽潮湿的环境内,如淡水湖边、水沟、池塘、河流漫滩、杂草丛、水稻等作物田中。白天常在作物或杂草茎叶上爬行,受惊时奔跑速度很快。以小型昆虫、植物花粉、腐烂的有机质为食。具有明显的向光性(特别是对荧光),光亮越强,招来的虫子越多。同时还具有向高性,在同等条件下,隐翅虫总是喜欢飞向高处。其爬行速度很快,飞进室内后便在天花板、墙壁上、家具、衣物表面、人体上四处爬行,使人染病。隐翅虫夜间活动的频率受气温、风向、光亮等诸多因素影响。


叮咬伤害

人体皮肤接触少量毒液后(如隐翅虫从皮肤上爬过),皮肤会出现点状、片状或条索状红斑,随后中央呈灰褐色坏死。若受伤面积不大,会有轻微痒痛感;若受伤面积较大(如多处皮肤被隐翅虫爬过),则会有强烈痒、痛感觉,可能会伴随淋巴结肿大,发烧等。

若人体皮肤接触大量毒液(如毒液流到皮肤上),则受伤部位会产生水泡,周围皮肤红肿,水泡与红肿间为一原肤色的圈装部分。水泡可以弄破,如用棉签挤破,然后用盐水洗净,但是不久后会重新产生水泡。水泡不久后会自然消失后,患处会隆起,中间原水泡处凹陷,像火山口,但是一般火山口是圆形的,而皮肤上的患处是呈线状的。患处隆起部位皮肤组织将全部坏死,形成深咖啡色疤,在疤下长出新皮肤,但是新皮肤颜色很淡,与周围皮肤有一定差异,导致痊愈后,患处像被刀割伤后痊愈的样子。所以,留下的疤痕对皮肤的影响最大。

被隐翅虫爬过后,务必保持患处清洁,一般可以自动痊愈。但是,为了加速痊愈、防止皮肤感染,减小痒痛感,患者应立即到正规医院的皮肤病科就医,一般医生会开外用药涂抹患处,大约两个星期后会好。


预防措施

1.保持室内外卫生,防止蚊虫滋生,关好纱窗。

2.关灯睡觉前检查床上是否有隐翅虫。

3.尽量采取各种驱蚊措施,如点灭蚊器、擦花露水等等。

4.若隐翅虫停留在皮肤上,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拍打它,应用嘴吹气将其赶走。

5.到郊外游玩时,需要做好必要的防护,尽量穿长袖衣裤。

6.隐翅虫在遇到风油精时会立即毙命,在500ml水内加入2~3滴风油精,会在一分半钟内毙命。


治疗方法

用清水冲洗后,立即就医。

当隐翅虫的体液不小心弄到皮肤上时,由于其体液呈强酸性,所以宜用弱碱性物质中和(不可用烧碱),可用牙膏,苏打,肥皂水等对皮肤进行处理,然后用清水洗净。

治疗方法以抗过敏治疗和局部外用药物治疗为主,严重者可加用糖皮质激素类。局部疗法可以采用湿敷,还可以用炉甘石洗剂进行外用。

被隐翅虫叮咬后建议及时去正规医院的皮肤病科就医,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


来源:健康温州

编辑:大

责编:唐台

审核:金安静

监制:王振辉 翁逻沿

总监制:邓雄杰

相关推荐

    打开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