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发现!消失30多年,这个“神兽”出现在泰顺乌岩岭!
日前,温州泰顺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传来喜讯,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队通过红外相机首次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灵猫(学名:Viverricula indica)的踪迹,是全省范围在30多年首次获得野生小灵猫的影像记录。
30年隐居后的“首秀”:夜间出没的“国家级宝藏”野生小灵猫
小灵猫俗称七间狸、斑灵猫、香狸,属于灵猫科、小灵猫属,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已被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Ⅲ和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IUCN)红色名录。
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总工程师雷祖培说,“从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尾巴斑纹是很有特色的,我们和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的专业团队在讨论后最终确定了它是小灵猫。”小灵猫毛色外形以棕灰、乳黄色多见,最标志性的特征是斑纹——它耳后至肩部有2条黑褐色色颈纹,以及从肩到臀通常有3~5条颜色较暗的背纹。同时,尾巴通常呈白色与暗褐色相间的环状,尾尖多为灰白色。此外,这只小灵猫在红外相机的“首秀”是时值夜间10时36分,这也符合了该物种独居夜行性动物,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它曾广泛分布于浙江山区,然而,随着栖息地被开垦、剧毒灭鼠药物的使用等原因,其数量急剧减少。此外,其香腺分泌的灵猫香既是一种贵重的香料,又可入药,故小灵猫的每年捕猎量也超过种群增殖量,种群生存岌岌可危。
自1989年出版《浙江动物志》至今的30年来,全省范围内有3000多台红外相机监测值守,却始终未曾发现过它的身影,这次乌岩岭综合科学考察项目的红外相机终于拍到了它的身影。
“重现”得益于重视:今年6月完成布设300余个红外相机
位于泰顺县西北部的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素有“天然生物基因库”和“绿色生态博物馆”之称,这里拥有占全国5.9%的国家珍稀保护植物,如南方红豆杉、伯乐树等;还有金钱豹、黑麂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40多种。近年来,泰顺乌岩岭保护区对于各类野生保护动物更是不断做出努力。其中,《中华穿山甲在浙江乌岩岭自然保护区的存在和当地社区的观点调查》学术论文登上国际学术杂志《濒危物种》,该研究成果也证实了泰顺乌岩岭保护区确实存在极度濒危物种的中华穿山甲。
小灵猫在乌岩岭的重现是我省近年来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重大发现。这得益于由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共同实施的综合科学考察项目。今年6月,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根据调查需要在保护区按照公里网格完成了安装210台高清红外相机的安装,在此基础上,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加设了百余架,对重点网格进行了加密布设,目前基本达到了每个公里网格1.5架红外相机的密度,本次惊喜发现就是得益于此次布设的红外相机所作的影像数据回收。
据悉,本次科考项目将为时3年左右,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科考,内容包括苔藓植物、维管植物、大型真菌、脊椎动物、昆虫等,利用更科学的考察工具和更科学的数据统计对资源多样性、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和威胁因素等全方位的专项调查。
来源:温州晚报
编辑:AZ
责编:何继岗 李温情
审核:刘艳丽
监制:王振辉 翁逻沿
总监制:邓雄杰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