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园发掘一对民国青石门联 竟是弘一法师驻留的庆福寺门牌构件
16年前它还只是中山公园的铺路石,如今它的价值终于被正名。近日,市区中山公园发掘出一对1932年瑞安书法家许苞书写的青石门联“三溪活水,滚滚东来,环绕寺门前,可寻取西来大意;十亩公园,明明真镜,憩休罗石上,试然参假观征言”。经市文物局专家初步认定,这对门联正是历史上弘一法师居所庆福寺的门牌构件,属现存极少的庆福寺老物件。
十几年前曾被当作公园“铺路石”
今年11月,曾为中山公园管理所负责人的王加权,向鹿城区公园管理处汇报了这样一件往事:“我觉得我16年前藏在中山公园积谷山山洞里的一对楹联石板,可能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弘一法师有些渊源。”
2004年的一天,王加权正在中山公园内的儿童乐园巡逻,发现园路上的一处石板有一些字迹。他仔细端详发现了“中华民国二十有一年二月”等文字,后来又在园路的另一处看到了同样有字迹的石板,有“瑞安许苞”等文字。
“我当时就想这肯定是老物件,应该有一定历史价值。我比较喜欢老物件,不忍心它成了铺路石,被人踩踏,就找人把它们挖了起来,然后存放在积谷山的山洞仓库里。”王加权说,当时大家对历史文化没有现在这样重视,所以也没想到汇报,后来时间久了就淡忘了此事。直到今年,公园路改造为历史文化街区,再加上他看到近日报纸上一篇关于弘一法师的文章,他才想起这对石板,感觉可能与弘一法师有关联,并向上级汇报。
鹿城区公园管理处得知后,当即向区历史街区文化小组以及区文保单位反映情况,并迅速将这对门联找了出来,邀请我市文物专家们予以鉴定。
专家:罕见的庆福寺门牌构件
“我们初步认定,这是1932年庆福寺的青石门联,由许苞撰文,应该是庆福寺的门牌构件,属于非常罕见的庆福寺老物件,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市文物局副局长李震介绍,目前经考证的庆福寺老物件非常稀少。
据悉,1921年早春,应南洋公学同学林同庄的邀请,42岁的弘一来温驻锡在市区积谷山飞霞洞前庆福寺(又名城下寮),长达12年。1930年,庆福寺所依的城墙渐趋倾圮,只得易位重建。对此,弘一法师不但亲自参与设计了新的庆福寺规划图,还参与募集资金,撰文书写了《庆福寺缘册》的前言。1932年,庆福寺易位重建成功,寺分二进,坐北朝南,并在大殿东首建晚晴院作大师潜修处。弘一法师还亲为新的庆福寺山门和大雄宝殿题写了匾额“庆福寺”和“极乐庄严”以及多副楹联。可见,弘一与庆福寺有不解之缘,正如他的那句感言“吾以永嘉为第二故乡,庆福寺作第二常住”。
而此门联的作者瑞安书法家许苞(1863~1937),为许启畴的四子,亦继承父业成为名医。同时,他也钻研书法、金石。其中书法造诣尤深,与当时同邑书法家孙诒泽、池志澂、项廷珍合称为“浙南四支笔”。
将在温州博物馆展出
2020年12月27日至2021年3月27日,温州博物馆将举行《碧天芳草——李叔同与温州》大展。在展览期间,这对青石门联也将作为重要展品首度公开展出。李震透露:“在展览结束后,我们计划将这对门联交由现中山公园晚晴阁珍藏并展陈。”
鹿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服务中心透露,考虑到庆福寺原址位于现在中山公园南面的积谷山下,庆福寺晚晴院又是弘一法师潜修之处,所以他们在积谷山进行了意向性还原,设置了晚晴阁,计划以“弘一与温州情缘”为主题进行阁内布展,将于近期开馆迎客。这对门联将成为其中的重要展品。
另据温州博物馆透露,此次展览将展出温州历史文化名人李叔同(弘一法师)的书法、信札、印章、水彩画、古籍及相关主题石雕、木雕、彩石镶嵌等展品共计205件。其中有他在天津时期的县学答卷、日本留学时创作的水彩画、在杭州执教时使用的常用印,以及大量与温州相关信札、书法和在温创作的著作等。该馆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展览是目前国内外规模最大的李叔同主题展,也是他的温州相关作品及资料搜集最全的展览。”
来源:温州都市报
编辑:AZ
责编:何继岗 李温情
审核:金安静
监制:王振辉 翁逻沿 温作杰
总监制:邓雄杰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