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渠通 | 温州当代文化名人名家

2021-08-25 18:40:39

图片

   当代文化名人名家本期嘉宾施渠通,他是中国影楼朦胧照的先行者,在国营照相馆独霸天下的上世纪80年代,他创办了风靡温州的榕芽摄影,以一己之力挑战着人像摄影市场格局。他是中国美术馆迄今为止,唯一举办过个人影展的个体户摄影师。从温州到北京,他闯出一片光影艺术天地,曾为六位副国级国家领导人及周克玉上将、宋祖英、诸宸、刘芳菲、金铁霖等政要名人拍摄过人物肖像。如今,他回到温州,致力于成为老人肖像照的倡导者与践行者,他希望用手中的相机发掘、留住时光,赋予年长者独特的美感。


图片

△施渠通和主持人王漪

图片


△扫二维码收听《温州当代文化名人名家-施渠通》



     施渠通,一位从事专业人像摄影30多年的摄影师,他的从业之路,起源于高中时的一个梦想--骑自行车周游全国。这个梦想不仅需要赚钱,还需要储备知识和体力,于是他骑起了三轮车。


图片

幼年施渠通


       骑三轮车是个体力活,也常被人看不起,但施渠通心中有梦想,整天走街串巷,骑得不亦乐乎。那时候,大简巷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门口是他相对固定的一个接客点,凭着一股子机灵劲儿,施渠通总能比一般车夫挣得多。三轮车夫闲下来时,常常一起打牌,而施渠通在等客间隙,总是在一旁静静地看书。车夫们也渐渐发现,这个年轻人身上透着一股与众不同的神气。当一天辛勤的汗水换来七八块钱的时候,施渠通感到很踏实,他正一步一步地走向目标。


        一年下来,虽然经费还不够,但他还是出发了。他走遍了整个浙江省,这段旅行使他增长了不少见识,可也给他留下了一个遗憾。沿途看到很多人都用写生作文来记录旅途的风土人情,可他什么都不会,回来后他想到了学摄影。


图片

青年施渠通


        1985年,施渠通报名在温州文化宫一个摄影学习班学习,当时温州摄影界的大咖徐瑞新王曙、林其勉等都是其中的老师。之后他萌发了开影楼的想法,但他羞于启口,因为在那个年代,开影楼并不是个有前途的工作。1986年施渠通和另外一个学摄影的同学一起默默地在马槽头开了一家“榕芽”照相馆,没想到之后“榕芽”风靡了整个温州,并带动了整个摄影行业的发展。


图片

1986年12月,位于马槽头“榕芽”开业

      

   《人像杂志》刊登了施渠通说过的一句话:那个时候温州的女孩子把照相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这是任何地方没有的,到现在也没有”大胆地运用小道具,是施渠通当时人物摄影的一大特点。生活当中一些最平常的小玩意儿,像水烟筒、草帽、竹帘、螺丝刀、扳手等等,都和被拍者一起幻化出一种古朴粗犷的乡村情调,和城市的现代气息相应照。此外诸如礼帽、香烟壳、打火机等的运用,则又夸大了画面的现代气质。施渠通还特别注重积木和柔光的运用,以丰富多彩的色块和抽象的几何图案,力求达到人物造型的自然和多层次,增加舞台感和戏剧性。这些从港台借鉴而来的艺术手法,普遍受到了被拍者的欢迎和喜爱。


       从最初彩色摄影无法拍摄人物特写,到后来施渠通发明了用丝袜制造朦胧感,就像如今的美颜效果,施渠通开创了一个新的拍摄手法。这之后,拍写真风靡了大街小巷,拍朦胧照的影楼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半年时间开了五、六十家。


△施渠通在上世纪80年代拍摄的人物肖像朦胧照


      施渠通曾经的搭档,也是“榕芽”的创始人之一陈丹,说起当年“榕芽照相馆”受欢迎的程度,至今记忆犹新:“那时候每逢过年,很多回国的华侨来拍照。看到成片后,他们的兄弟姐妹们就会抱着一大堆国外捎来的衣服组团来拍摄。中学生也是一样,先派个代表来试拍,很快就一个班级约好一起来,那时候照相馆里人都挤不过去。很多同行还会让家人来试拍偷师。

 

图片

1988年,“榕芽”搬迁至城西街开业


       那个月工资才三五十块的年代,施渠通一个月已经能挣几千块钱。从那以后,施渠通立志要成为人像摄影大师。他毅然放弃温州的生意,1989年的3月,北京正值春寒料峭,施渠通在举目无亲的北京开始了新的起跑,在寸土寸金的繁华都市,他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才找到了店面。施渠通也做各种促销,但意就是红火不起来,以至于开业一年半后施渠通还在赔钱,欠着房租。幸运的是在拍照的过程中,施渠通也交到了很多好朋友,其中就有一位非常知名的记者谢玺璋,他在《北京晚报》发表了一篇不过千字的文章榕芽小记》,这篇文章让施渠通影楼起死回生,之后客人一直络绎不绝。


1989年12月,位于北京东四四条口的榕芽摄影


图片

《北京晚报》刊发的让施渠通在北京声名鹊起的报道


因为《中国摄影报纸》的这篇报道,很多人受施渠通影响从事了摄影这一行


       但要成为一名拍人像的大师,首先要拍名人。施渠通对自己的技术一直非常自信,但当时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就是一毛头小伙,要知名度没知名度,要背景没背景,即使能拍到名人也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掏腰包买单。而在他的观念里,只有花钱拍照才是对摄影师最大的肯定。1992年,当施渠通知道自己有两张照片入选国美术馆第七届人像全国人像照展览时,他并没有感到欣喜和自豪,反而很失落,因为他觉得这两张照片不能代表他的人像摄影水平。一个大胆的念头涌上施渠通的脑海,他决定举办一场个人影展。于是他抱着一堆自己的作品跑到中国美术馆毛遂自荐,没想到得到了各位专家的认可


图片


入选第7届全国人像展的两张照片《母亲》《你看我像什么?》


       施渠通又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要把自己的个展第七届人像全国人像照展览同时举办。施渠通成为了中国美术馆迄今为止,唯一举办过个人影展的个体户摄影师,而这个展览也让他一举成名,明星们蜂拥而至,施渠通成为了众多明星的御用摄影师。


中国美术馆前的施渠通影室人像展的广告牌(他的这次个展和第7届全国人像展同期举行)


图片

施渠通影室人像展展览盛况


中国人像摄影泰斗吴印咸到场祝贺



歌唱家程志、刘玉婉、曲比阿乌、陈俊华及一些媒体朋友到场祝贺


图片

这次展览的报道还上了《中国青年报》的头条


      施渠通说,当时几乎每张报纸、每本杂志都登有他拍的明星照片,稿费都收到手软。在第三次给宋祖英拍完照片之后,她说:“看来哪天心情不好时,可以找阿通来拍照”和施渠通互动沟通让宋祖英感到非常愉悦轻松,施渠通觉得这是对自己最大的信任和最好的褒奖。



△施渠通在北京时期拍摄的朦胧照


       1992年到1996年那段时间,是施渠通人像摄影最辉煌的日子,但那几年也正是中国婚纱摄影发展最快的时间,看着同行们一年几千万的利润,施渠通蠢蠢欲动。因为名声在外,很多人找施渠通拍婚纱,也有很多投资人想要和他一起合作婚纱事业。当时正值三年房租到期,施渠通结束店铺,准备专心婚纱行业,没想到投资人们却不了了之了。


施渠通为歌唱家宋祖英拍摄的形象照


       1996年,施渠通关闭了北京的摄影棚回到温州,他和几个好友一起在黎明路开创了温州粗糙摄影工厂,继续从事老本行。粗糙是当时温州最大的写真馆,员工最多的时候六七十人,写真馆影响力虽然大,但不挣钱。施渠通也曾尝试扩张发展,做连锁,但因种种现实原因没有很好的发展。除了写真,施渠通还兼拍商业广告,2002年到2006年温州女装火爆,施渠通非常忙碌,但之后这些企业经过市场的洗牌后,大的企业慢慢搬离温州,他们开始寻找更专业的团队做商业摄影。


       施渠通意识到市场在走下坡路,恰逢北京的老朋友热情相邀,他也希望给孩子一个更好的读书环境,于是举家二次进京。也许是对于市场把握的不准确,让施渠通在北京的摄影事业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图片

施渠通歌唱家曲比阿乌拍摄的形象照 

      

      命运又再一次将施渠通牵引回了家乡。一次,施渠通受邀随温州摄影行业协会前往永嘉芙蓉村,对80岁以上老人进行公益拍摄。老人们拿到照片后都非常满意,他们高兴得像个孩子,对施渠通百般感谢,很多老人说自己从来没有拍过这么好的照片。在施渠通的记忆中,30多年前几乎没有多少老人会去照相馆拍个人肖像,拍照片的基本都是年轻姑娘,但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老人想为自己拍几张精美的肖像,于是施渠通有了一个新的打算,为老人拍一张最美的照片。


      施渠通笑说,对于全国来说,温州老人是最讲究的,他希望在温州专门给老人摄影,能成为这个行业的先行者,再去带动全国的老人摄影。



 施渠通拍摄的老人肖像照一

   

        在施渠通作品集扉页上有这么一句话:用最简单的方式传递您的魅力。施渠通只允许化妆师给顾客做一些简单的修饰,尤其要求不打粉底。他认为化妆的过于完美会阻碍,对专属于老人的那种美的表达,而这种特别的美,恰恰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在拍照过程中,施渠通也从这些走过漫漫人生路的老人们身上,收获了很多摄影之外的财富。


      施渠通已经拍了近1000位老人,这些老人身上的故事,他们的人生态度、处事方法都令他受益匪浅,也有些是让他感到遗憾。曾经有和他相约为父亲拍照的朋友,很久之后带着母亲来拍照,很遗憾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了。拍了这么多老人肖像,施渠通越发觉得,陪伴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一件事情。


 施渠通拍摄的老人肖像照二


       对老人而言,子孙的陪伴是最长情的爱,找施渠通拍照会被这样要求:一定要有子女或晚辈陪同老人一起来拍照,因为他觉得和家人一起拍照,老人会感觉到温暖、踏实、放松、有安全感,才会呈现幸福真实的一面。而摄影的本质就是真实,真实是最有魅力的。


       每天清晨,施渠通都会发一组充满爱意的陪伴照在微信朋友圈,很多人都是被这些照片触动,从而想起要带父母去找他拍照。藤琦琦就是其中一位:整个拍照的过程非常愉悦,施老师很有魅力,他拍的每一张照片都值得珍藏。自己会常常翻出来看看,父母非常满意,把拍的照片挂满了家里的各个房间。


图片

 施渠通拍摄的老人肖像照三


       让顾客满意,一直是施渠通人像摄影的宗旨。他极少参加比赛,他觉得摄影艺术家和商业摄影师的立足点利益点不同,从拍摄到选片以及后期修图都会有很大的差别。为了倡导老人肖像,他还是参加了两个有关商业人像摄影的比赛,结果都被打了回来。究其原因,都说他的片子艺术性不够,而施渠通认为既然是商业摄影的比赛,能让客户买单的片子,才是好片子,满足客户是商业的天道。


       施渠通喜欢与时俱进,他也刷抖音、玩视频号,他的视频号已经有6000多名粉丝了,他经常在视频号上做直播,最近还推出了拍卖活动,拍卖一次带老人来拍陪伴照的机会。他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拍中者在拍照的时候要同意他做视频直播,这是他网上教学的一部分内容。



 施渠通拍摄的老人肖像照四


       如今的施渠通,正致力于成为老人肖像的倡导者,他希望让更多的人从事这项事业,发觉留住老人的美。他说老人的脸是时代的象征,家境的写照,也是境界的反应。他打算今后举办一场有关“子女与父母爱的陪伴”为主题的全国人物肖像照展览,为家庭为时代留下鲜活的一页。




来源:103.9音乐之声

责编:何继岗 钱若谷

审核:金安静

监制:王振辉 翁逻沿 温作杰

总监制:邓雄杰




图片


相关推荐

    打开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