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港:一片繁华海上头


温
文化地标
州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助力文化温州建设,温州市政协通过近两年的努力,编撰出版了《温州文化印记》。
《温州文化印记》一书的出版,能使更多的读者了解温州,了解悠久而灿烂的温州文化,凝聚更强的力量,谱写出共同富裕背景下的温州文化新篇章!



温州港:一片繁华海上头
黄吕萍
《温州市交通志(1991-2012)》
《温州百年交通变迁》
《温州长运集团企业史(第二卷)》主编
温州港是温州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地标之一。它处在瓯江下游南岸,东南沿海黄金海岸线中部,辐射南北,拥有350千米海岸线,地理位置极其独特和优越,是一座集河口港、近海深水港于一体的天然良港。早在战国时期温州港就已具雏形,迄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为浙江省境内所罕见。至2019年末,温州港已建有20个万吨级以上的泊位,是我国主要的滨海深水大港之一。

一
温州港流淌着千年的建港文明史。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舟船已成为瓯越(今温州)人日常的交通运输工具。战国时期(前475-221),温州港就已成为我国沿海交通在线九个重要港口之一。东晋时期(317-420),港址已基本确立。唐代,温州港已是中国沿海的重要贸易港。北宋时,时温州知州杨蟠作诗称赞温州“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说明当时的温州港已异常繁荣兴旺。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温州港就已置市舶司,管理海上交通运输贸易。到了元代,温州港沿江一带已筑成“以俟官舸”和“以达商船”两类码头,分别供官船和国内外商船靠泊之用。明朝,由于采取“禁海”政策以及倭寇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犯和骚扰,温州港海上运输受挫严重。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放“海禁”,港口又得以恢复和发展。清光绪二年(1876)九月,《中英烟台条约》签订,温州被辟为通商口岸,次年四月温州海关成立,温州港正式对外开放。民国七年(1918),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曾计划,将温州港建成东方大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因国民党军队的封锁和破坏,温州港发展缓慢。1955年2月,沿海岛屿相继解放,温州至上海航线随即畅通,温州港得到了复苏。1957年2月,温州港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18个对外开放港口之一,时年形成了完整的市区朔门港区。1964年,温州港正式对外开放,接待外轮。1965年新建了西门、安澜、振华等港区。“文化大革命”时期,温州港遭受重大冲击,十年间仅建了中小码头4座。1978年改革开放后,温州港得到迅猛的发展,相继建成了杨府山、状元、龙湾港区。1989年1月,龙湾港区两个万吨级码头建成,温州港从此有了万吨级码头。2000年,温州港继宁波港、舟山港之后,成为浙江省第三个跨入千万吨级行列的港口。2004年6月,温州港状元岙深水港区暨围垦工程开工建设,标志着温州港从河口港向近海深水港跨越。同年10月,温州港被确定为全国25个主枢纽港之一。2008年6月,温州港被规划为“一港七区”(乐清湾港区、大小门岛港区、状元岙港区、瓯江港区、瑞安港区、平阳港区、苍南港区七个港区)。从春秋战国开始,至现今的“一港七区”,温州港直挂云帆,一路踏浪前行,直至今日辉煌。
二
温州港承载着“海上丝绸之路”千年的光辉。温州水上对外交往由来已久。春秋时期,越国与越人(闽越、南越、骆越)各族间的联系,就是依赖海上交通来维持的。战国时期,除了和东南各族越人进行交易外,与北方一带也有直接海上往来,开启了温州海上贸易的端倪。唐代,温州港已经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之一。唐武宗二年(842),商人李处人首辟温州至日本值嘉岛航线。此后70余年,温州和日本的海上民间贸易往来频繁。出口货物主要有瓷器、蠲纸等。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当时温州沿海航运异常发达,“航海收入,岁贡百万”。北宋时,温州海上运输更加繁荣,除与日本外,还与高丽(今朝鲜)、东南亚各国发展海上贸易关系。温州当时的手工业品、瓷器、丝织品等远销东南亚、欧洲和非洲中部。北宋咸平元年(998),温州人周伫,随商船到高丽,被高丽王廷挽留,最后官拜高丽礼部尚书。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京都开封,增建玉清昭应宫,取材于温州,大量木材就是通过温州港外运。由于温州海上运输往来频繁,因而城区沿江一带停泊和往来的船舶众多。北宋学者赵汴登上拱宸门(北门)城墙上谢公楼眺望江面时,曾以“城脚千家具舟楫”的诗句,来描绘温州海上运输繁盛的景象。南宋时,温州已成为“番人荟萃”的通商口岸,有诗为证:“江城如在水晶宫,百粤三吴一苇通”。元贞二年(1296),元政府派遣一个友好使团前往真腊(今柬埔寨)访问,便从温州港出发。永嘉(今温州)人周达观奉命随元朝友好使团经温州港远赴真腊,回国后写成《真腊风土记》。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温州开埠后,海上运输进一步扩大,进口的货物又增加棉花、土布、麻类、大豆、石膏以及机制的火柴、棉纱、棉布、面粉等。出口的物资以土货为主,其中茶叶一直是最主要的出口物资。光绪三年(1877),温州港正式开辟为通商口岸之后,相继开通了温沪线、温甬线等近距离客运航线,随后相继开通了北至营口,南到福建、广东、香港、台湾的近洋航线。光绪十一年(1885),新加坡“特克里”号帆船开辟了温州经香港到新加坡的航线。次年,有三艘夹板船从现在的马来西亚槟城抵达温州港。光绪二十九年(1903),出口物资达3.96万担。民国七年(1918),木材出口高达81万立方米、原木183.04万株。民国十九年(1930),温州沿海进口和出口土货价值分别达到440万和561万海关两,沿海出口吞吐量达30万吨。
抗战初期,温州港一反全国其他港口萧条的状态,迎来了短暂的繁荣景象,沿海货物吞吐量高达70万吨。主要原因是,随着日本海军对中国沿海实现全面封锁,我国的各港口全部处于停航的状态,但是温州商人天生具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为了增加货源供应,开始和英国的陶格拉斯轮船公司和乔治公司联系,派货轮载运货物行驶到温州。1937年10月间,两家英国公司分别派“海阳”和“神华”两轮,自香港和上海载运白糖前来温州。这两艘外轮的进港,使温州的海运和贸易变得活跃,也成为抗战初期温州港繁荣的前奏。此后,许多外籍船舶相继行驶至温州港,当时来温的外籍船舶有英国怡和轮船公司、太古轮船公司、葡萄牙航海公司、意大利拉哈义公司等,船舶达10多艘,使温州港成为我国东南沿海一个重要的中转港。海上丝绸之路在温州一直绵延不断。
三
古老的温州港,正散发着独特的青春魅力。新中国成立后,温州港对外开放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1958年4月,温沪客运航线恢复,“民主4号”客轮自上海首航温州,1991年上海至温州客运航线顶峰时达到750航次。
1984年,温州成为全国14个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后,温州港的电器、眼镜、服装、鞋、箱包、打火机和伞具等出口越加强劲。1987年,温州至香港航线开通;2001年3月,温州至新加坡、雅加达航线开通;2001年9月,温州至韩国釜山航线开通;2009年10月,温州至台湾航线开通;2011年10月,温州至日本那霸航线开通。2001-2012年间,温州港外贸集装箱航线通过直达及内支线航运与世界各地的50多个港口开展航运业务。澳大利亚的煤炭、铁矿石,俄罗斯的煤炭,巴西、印度尼西亚的金属矿石,均通过温州港转送到内地。同时,温州港历来是温州对外联络的重要窗口。改革开放以来,相继接待了来自日本、新加坡、意大利、丹麦、美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友好代表团及人士;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朱镕基、尉健行、迟浩田等都专程到过温州港考察。2013年“一带一路”提出后,温州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时俱进,走出去、引进来,如今其行迹遍及五大洲各个港口,成为温州对外开放的重要地域文化“金名片”。
温州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是座河口港,主要分布在市区望江路、东门新码道、麻行一带,港口水深时深时浅,极不稳定。清光绪十年(1884),温州港第一座码头建成,此后到民国二十七年(1938),这一带建有大小码头七座,分别是:招商码头、宝华码头、永川码头、平安码头、永楠码头、株柏码头、振华码头。抗日战争时期,除平安码头(后宝华码头被炸毁,此码头改称宝华码头)外,其余均遭损毁。民国三十五年(1946)至1949年间,温州港仅存宝华和招商两座破坏严重的码头。
新中国成立后,温州市政府就开始着手修筑朔门港区码头。从1953年11月开始到1988年,朔门港区共修建了港务一号至六号码头,以及安澜固定硬码头、安澜客运码头、望江客运码头等九处大小码头。这些码头的修筑和建成,为温州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身处闹市区的朔门港区列入旧城改造范围,港区亦从大局出发,为城市建设让路。1993年,港务四号、港务五号、港务六号、望江客运码头、安澜客运码头均因望江路城市改造和防洪堤建设需要,相继被拆迁和改建。2000年10月,安澜固定硬码头被拆迁。2002年9月,一号货运码头被拆迁改建为客轮码头,温州港第一座货运码头就此完成历史使命。随后,港务二号、港务三号浮码头也相继被改建、拆迁。至此,朔门老港区原有码头全部被拆迁或改建。朔门港区的兴废见证了社会的进步,代之是温州港状元岙港区、乐清湾港区、大小门岛港区三大深水港区的崛起。21世纪初,温州港新三大港区的建设被提上议事日程。2008年,三大港区正式被确定为温州港“一港七区”的核心港区。三大港区均处于东海之滨、海湾地带。由此,温州港由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跨越,实现了又一次大飞跃。至2019年末,状元岙深水港区已建有3个5万吨级(兼靠10万吨级)多用途高架桩式泊位。乐清湾港区是一个深水避风良港,港区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5个,港区铁路支线已全线建成。大小门岛港区是温州港开发建设20万吨级以上码头条件最成熟的深水港区,港区大门大桥已建成通车,其余正在火热建设之中。温州港正散发出独特的青春魅力,将越变越强大,越来越辉煌!

来源:温州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编辑:黄政仲
责编:何继岗 钱若谷 李温情
审核:金安静
监制:王振辉 翁逻沿 温作杰
总监制:邓雄杰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