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慕课】陈春兰:让温州鼓词越听越有味

2022-02-12 09:45:46

(点击观看课程内容)


授课老师介绍

陈春兰


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


浙江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中国曲艺牡丹奖艺术团团员


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获得者



讲师故事


陈春兰自幼热爱曲艺,16岁拜温州鼓词著名女词师张秀红为师。17岁登台演唱,为博采众长和不断提高演唱水平,她又先后拜名师陈玉麟和丁凌生为师进行深造。在名师指点下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表演苍劲庄重,刻画人物感情细腻,唱腔平缓自然,吐字清晰,道白自如。

陈春兰每年应邀到各地演出多达200多场。先后录制温州鼓词VCD光盘100多张。为更好地传承温州鼓词艺术,她成立“陈春兰”鼓词大师工作室,经过几年探索,把传承工作延伸到初中,甚至小学,希望形成协同效应,开展系统化培养。培养一个优秀词人,至少要有六七年的训练,需要跟初中、小学合作,对此,工作室团队成员定期前往学校开展鼓词教学活动,推广鼓词文化,挖掘有潜力的鼓词学员,不断推进温州鼓词传承工作。

 


 

课程简介

温州鼓词《杨八姐游春》构思奇巧,想象丰富,如天马行空,驰骋八方,令人拍案叫绝。该节目多年来一直深受百姓们的喜爱吹捧,百听不厌。


《杨八姐游春》讲述的是宋朝皇帝仁宗在南衙包大人的保驾下,出朝游春景,遇见也在游春的天波杨府八姐,便被八姐的美貌所吸引,定要娶八姐入宫。杨八姐心底里不从,但不能正面回绝,便通过提亲礼单的方式,让皇帝骑虎难下,羞愧难当,只能作罢。


于是,便引出了这段二人转的核心内容——充满巧妙应对的智慧和奇思妙想的礼单。要的礼到了,就嫁女;礼不到,女儿是不能出嫁的。而这礼单上的东西,却是万想不到、千古称奇的了:那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再听就叫人发笑。


 



课程大纲




1、温州鼓词的特色
2、《杨八姐游春》节目赏析
3、温州鼓词的唱法


课程精彩内容抢先看


01        
温州鼓词的特色:

温州鼓词是地方曲艺,也是浙南地区很大的一个曲种,是一门方言说唱艺术,一人多角的表演方式,以语言表达为重,以表情,感情,心情,以音色、动作相结合,我们鼓词的道具也是与众不同,特别是这个单面鼓,我们叫它扁鼓,所以叫鼓词,唱到武打词,或许唱到山崩地裂、山洪暴发,紧急的时候,配上这个小鼓,如果运用的好,把整个气氛会提上去,就好比身临其境,特别吸引观众,鼓词的乐器,牛筋琴也是非常清脆悦耳。只要你弹的好,运用适当,有快有慢,有轻有重,非常好听。


02        
温州鼓词的唱法赏析:

唱鼓词基本以七个字为准,用传统唱法,一板一眼,四分之二的原板唱法,中间分很多的板式,有快原板、慢原板、清扳、快板、散板、紧打慢唱、紧打紧唱、摇板等等,观众听起来不会单调,比如说今天我唱的前四句用的就是原板,“三月清明艳阳天,桃红柳绿景色妍,莺歌燕舞花似景,关外游春人如烟。”基本开头都是原板。这里是清板,“一步一根黄金柱,二步二株白玉堂,三步三棵摇钱树,四步四株金珠花。”

“我今天好好到关外看风景,想不到狭路碰着这妖人,我当他是治国英明主,原来他是,贪恋美色无道君。”这几句就是紧打慢唱,紧打紧唱有两种运用方式,“杨八姐跃上马,英姿勃勃气概宏。”也可用琴,也可以打鼓,当然就是会运用这些板式,还得要看故事的情节,看每个角色人物的表情,根据剧中的人物来表达,这样才使得我们鼓词越听越有味道。


文艺志愿服务线上精品慕课开讲啦~




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升文化素养,温州市文联推出文艺志愿服务线上精品慕课,以简单易学的授课内容,线上推广涵盖舞蹈、音乐、摄影、曲艺、杂技魔术、朗诵、国标舞等课程,让文艺爱好者和广大人民群众过年期间足不出户就可以学习、赏析文化艺术知识。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美的要求越来越高。文艺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聚焦一个共同富裕的浙江,通过慕课工程,让更多的艺术爱好者和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文化发展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艺志愿服务线上慕课全集,由温州人APP、温州文联公众号联合首发。





来源:温州人客户端

编辑:余绵绵

责编:何继岗 钱若谷 李温情

审核:金安静

监制:翁逻沿 温作杰

总监制:邓雄杰







相关推荐

    打开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