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养的金鱼,其实是人造畸形

2020-05-18 22:10:36

就像藏獒与吉娃娃没有生殖隔离,可以产下有生殖能力的后代一样,金鱼和他们的野生祖先,也就是鲫鱼,同样没有生殖隔离。



找不同


20世纪30年代,陈桢教授做了金鱼杂交实验,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任何一种金鱼都可以与野生鲫鱼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


经过进一步的胚胎发育对比、染色体组型分析后,我们可以认定,金鱼就是由中国鲫鱼经由人工驯化而来。


其实想想也正常,“特化”一种动物为宠物,肯定找身边最常见的,这样产生变异的基数才足够大。鲫鱼我在找图的时候,一搜就全是菜谱。


朴实的野生鲫鱼,拥有流线型的体态,与灰不溜秋的外表。这种颜色算是一种面对捕食者的保护色。可以想见,一旦基因突变为金色,这只鱼会看起来多么扎眼。


中外老百姓都对金色的鱼很崇拜。俄国有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国则早在晋朝,就对金鱼有所记载,说参加淝水之战的桓冲,去庐山玩的时候曾碰到一只“赤鳞鱼”。


就像渔夫觉得自己钓上来的变异金色鱼准是个神仙,中国人也觉得金鱼吃不得,得放生。


随着佛教传入我国,人们开始将罕见的金色小鲫鱼作为标准化的放生对象。


唐朝特意修建了放生池,专门将渔民或野钓爱好者从河里捡到的金色小鲫鱼放里面“放生”。……说是放生,其实严格来讲算是半家养了。


你脑海中冒出来的画面肯定是锦鲤池。没错,这时候的鱼除了是金色的外,和野生的鲤科鱼都差不多。



南宋之际,士大夫的生活日趋风雅。宋高宗赵构在临安建造宫殿与御花园时,就专门搞了个大池子养锦鲤,不对,锦鲫。有专人照顾的锦鲫得以与它们的野生同伴分隔开,开始了人工选择的阶段。


老照片之《我在故宫澡盆里养鱼》,名字是我起的


上行下效,贵族的风雅爱好影响到了平民。苦于没有御花园和大池子的平民,发挥智慧将锦鲫养在了自家水盆里。由于水盆儿太小,锦鲫为适应新环境,不得不在体型方面铆劲儿变异。


到了明代,在全民养锦鲫运动下,锦鲫逐渐变成了今天的金鱼。


迄今为止,金鱼在我国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比起西方有闲阶层只有几百年的纯种狗培育,传统要深厚得多。


中国有超过300种金鱼,它们有纷呈的颜色与斑点,各种款式的短圆体态,还有各种各样的尾巴:单尾、双尾、三尾、垂尾、扇尾、蝶尾等。



金鱼的又短又圆的身形大大区别于野外同类的长形流线体态,它们无法快速游泳,也没法在野外生存——不过它们也不需要去野外生存了。就是容易患上失鳔症死掉。


水泡眼金鱼的眼睛,被脸上的两个水泡挤到了头顶。一旦它游动起来,水泡连同眼睛会一起摇晃。水泡中的液体是淋巴组织液,一旦像气球一样被戳破,金鱼将命不久矣。



而这两个水泡,往往会涨到鸡蛋大小。在家养环境下被悉心照顾还好,若在野外则游两步就会被戳破。


望天眼金鱼被誉为金鱼中的表情帝。但它基本上不知道自己在干嘛,因为它视力极差,视线只局限于上方。但游过泳的人都知道,水面只有模糊的一团啊。




在外行人的印象中,“头瘤”是金鱼的重要特征。




而头瘤是什么呢?家养环境下,金鱼头部上皮组织退化,失去对下层皮肤细胞的管束,于是大量结缔组织和黏液开始在下层表皮细胞下聚集。



头瘤是金鱼身体的累赘。有头瘤的金鱼,不仅头部变重了,而且呼吸和视力都受到了影响,除此之外,它的游泳能力也进一步下降。


金鱼和纯种狗的经历如此相似,但我们对待金鱼的态度,也许更为复杂。


金鱼算得上是我国的国粹。就像茶叶一样,养金鱼作为东方式优雅生活的一部分,已被引进给了世界各地。中国金鱼于1502年传入日本,1611年进入葡萄牙,17世纪末进入英国,1874年来到美国。


《金鱼》,1911,亨利·马蒂斯


世界上所有金鱼,都直接或间接引种自中国。而就像茶道被日本人玩得更好一样,日本对金鱼的血统管理也更胜于中国本土。西方人也培养了自己的金鱼,如英国布里斯托金鱼。


而金鱼在中国宠物鱼中的地位,逐渐被各种外来热带鱼替代。


于是金鱼不仅成了国粹,还成了一项有待弘扬寻根的国粹。


“鱼只有7秒钟的记忆”,我们到头来只能如此安慰自己。


于是我们可以设想,金鱼在狭小的水缸里,在民间的水盆中,从这头游到那头后,它兴许已经又一次忘记了身体的不适,视力的模糊,与自由的限制。

来源:好奇心实验室

编辑:Don

责编:叶青  唐台

审核:金安静

监制:王振辉  翁逻沿

总监制:邓雄杰


相关推荐

    打开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