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久违露面的52岁演员何冰因为一则演讲视频重新引起了人们的讨论与兴趣。何冰成功塑造过太多经典角色:《白鹿原》中的鹿子霖,《情满四合院》里的傻柱儿,《芝麻胡同》的严振生,《北平往事》的徐晋卿……
然而大部分人一看见他,脑海内还是会自动蹦出“宋慈”二字。
当初这位经典剧集《大宋提刑官》的主角,以古装法医“男神”的身份红遍了大江南北,用最近时新的话讲那就是:出圈。
《大宋提刑官》于2005年5月27日在央视首播,播出第二周的平均收视率为7.85%,居然超过了当时《新闻联播》的收视率——6.18%。
如今在豆瓣上,这部剧定格在9.2的高分。

不夸张地说,这部剧几乎成为了一代人的共同回忆。
15年过去,许多经典剧被翻拍数遍,然而《大宋提刑官》始终没有被再次拍摄,原因可能很简单:绝无超越的可能。很多朋友会把这部剧缓存在手机里,随时重温,百看不厌。
《大宋提刑官》是国内第一部古装纪实悬疑剧,是法医鼻祖宋慈(历史上确有其人)视角下的破案“刑侦”剧,被人誉为“神级侦探剧”,然而,它更是一部寸寸断肠的严肃历史悲剧——
它让所有奔着“硬核验尸”、“匡扶正义”的爽剧套路的观众乘兴而来,最后看得背脊发凉,却也耐人寻味。在下面这张海报里,宋慈边上亲密地站了三个姑娘,眼中一片深情。虽然官宣海报里呈现了好几位女性角色,然而实实在在这不是一部情感大戏,看过剧情的你应该还能清晰记得,一集又一集里的那些硬核验尸画面。《大宋提刑官》是根据宋代杰出法医学家宋慈的《洗冤集录》改编而来,讲述了宋慈入仕后解决疑案难案的故事。
剧集一开篇,就是所有观众都忘不了的场景——身着孝衣的宋慈站在棺前,举着父亲宋巩留下的验尸记录,坚定地说出了振聋发聩、贯穿全文的主旨句——“人命大如天”。
开棺后,尸体脸上皮肤瞬间变得腐烂而狰狞,冒出幽幽白烟。即便那时的电视分辨率不足够清晰,但这一幕也大概成为了很多观众的“童年阴影”。随后画面转换,原来上述的一切是宋慈在梦中开棺,并顺利想通了一桩案件的死因。
宋慈醒后掀被而起,拿出头骨仔细钻研观察。被吓坏的同窗劝宋慈“子承父业”,当一个刑狱推官。
而少年宋慈满怀志气——“宋某想当的是堂堂的大宋提刑官”。提刑官不仅管理监狱运行,还要审理疑难案件、平反冤狱、接受老百姓上诉。如果拿《名侦探柯南》做个对比的话,宋慈就是柯南、目暮警官加法医警员的集合体,干的是验尸、推理和管事的活儿。
当时,绝大多数年纪尚小的90后、95后观众,只能把《大宋提刑官》当悬疑片看,对于剧情中的验尸画面并不甚懂。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片中对骨骼伤口的展示绝不含糊,验尸过程的操作与讲解基本还原了《洗冤集录》这本书中的记载。
唯一对胆小观众有些不甚友好的是,画面中有时会突然出现头骨的大特写。现在看来或许还好,当初看到这个骷髅头,不少幼小的心灵还是有“咯噔”一下的。
这部古装剧十分良心地加入了当时顶配的特效镜头,来对验尸原理进行科学解释,如果单把这些特效画面剪辑出来,别说,还真有《走近科学》内味儿。
在这部剧里,宋慈其人的博闻强识与正直不阿,配上演员何冰出色的演技与台词功底,更让这一角色十分圈粉,斩获迷弟迷妹无数。
本剧第一案——“梅城命案“中,宋慈对自以为已经毁尸灭迹、彻底断了搜查后路的卢知州霸气喊出“送你上断头台之前,再让你长一回见识”这句话时,几乎所有人都感受到了这位后浪的英姿刚直、热血沸腾。顺便插一句,《大宋提刑官》的编剧的文字功底也真的令人惊叹,台词长短结合、精简对仗、夹叙夹议,不仅能把复杂的案情清晰述出、娓娓道来,演员读起来还能颇有韵律与节奏感。回归正主,几乎所有观众都以为,剧里的宋慈肯定拿的是爽文大男主剧,—— 一路开挂,惩恶扬善,令人叫好,happy ending……可没想到的是,这位鲜衣怒马、壮志凌云的少年郎,拿的是宋朝山河动摇时期的悲情剧本,他注定终将身心疲惫,再也扛不动澄清宇内的大纛。《大宋提刑官 (一)》共有52集,每集四十五分钟左右,但一共只讲了十一个案子。平均下来,一个案子大约要聊三四个小时,乍一看时间挺长,却从未有观众会觉得《大宋提刑官》节奏拖沓,剧情注水。《大宋提刑官》算是一部推理剧,但又不是那种特别烧脑的剧,兜兜转转让你猜不到凶手是谁,它胜在细节环环相扣,全剧没有一个多余的地方。
而且,每个伏笔都有其用处,每个出场人物都和案件息息相关。他们身上藏着细微的线索,把它们联系起来,就是一桩完整的杀人案件。时间,地点,动机都蕴藏其中。
总而言之,52集只讲了11个case的原因,一是因为剧情设计的确丰富充实巧妙,二是因为查案路上实在太多阻挠与障碍。比如在第二案——“太平县冤案”中,太平知县吴淼水宣扬自己三天顺利破获一桩凶杀案,书生曹墨因垂涎玉娘美色而杀了玉娘丈夫,曹墨本人对此供认不讳。而等到宋慈插手此案,细查之下却发现玉娘丈夫只是失足落水,曹墨则是屈打成招,关键证物“血衣”也是曹墨的老母亲伪造的。老母亲愿意伪造血衣,是因为官员吴淼水暗自威胁,若能有证据结案他便会放过曹墨。曾有一手妙笔丹青的书生曹墨已被活活打成残废,老母亲实在不忍看儿子再继续受苦,便伪造了有破绽的血衣,以求儿子免遭皮肉之苦。
宋慈一行到曹墨家寻找证据时,老母亲镇静地质问贡献了全剧最有趣的表情包。
而等到推开曹家的房门,老母亲的行为也贡献了全剧第一个泪点—— 厅堂内,赫然停着两口棺材。原来,这位老母亲早已打算好,倘若吴淼水未遵从承诺放儿子曹墨一条生路,那她便会和儿子一同赴死。
一则溺水案,就这么被急功近利的吴淼水演绎成奸夫杀人,清白的玉娘被污蔑成荡妇,擅长书画丹青的曹墨被打废了右手,坚韧善良的老人被逼上了绝境之地。
吴淼水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无非是玩弄官场手段,可对平头百姓来说,却要拼上性命的代价。对比之下,令人唏嘘。这个案子也体现了《大宋提刑官》的真实又令人心寒之处——即便是想让作恶之人受到应有的惩罚,也未必能轻易如愿。
在此案最后,吴淼水被贬去官职,他抓住宋慈叫嚣“我一定会回来”时,宋慈还只当他是指丧家之犬在做最后的狂吠。
宋慈继续着他的破案平冤之路,他还是那位嫉恶如仇、一身才华的大宋提刑官,可反正之路,却越来越艰难。
等到郭达饰演的刁光斗与宋慈对峙时,正与邪的矛盾被推向了第一波巅峰。
刁光斗虽然只是七品县令,但是他凭借着拿着京城某位高管送来的调令,开始公然嘲笑身为大宋提刑官的宋慈。对于官场规则十分清楚的刁嘲笑宋慈不通情理,凭什么你宋慈就要摆出比圣人还圣人的做作面孔,死心眼地要置人于死地?他直言挑明官场上纵横牵连、官官相护的真相:所谓“大宋王法无非是皇家的法。只要皇帝还需要人做他的臣子,就会默许贪利的存在。”
演员郭达将刁光斗这一人物的狡黠、聪明与坦诚饰演得入木三分,三言两语间便破开了此前案件的层层迷云——宋慈要斗的,不是普通百姓之间的七情六欲、爱恨情仇,而是倾颓的大宋官僚。
而此时的宋慈,依然是正义凛然、锐气十足的样子,义正言辞地说朝廷已开始整顿、刁光斗之流不可能逃脱。可惜打脸来得太快,宋慈话音未落,保住刁光斗的一道圣旨就火速到了。
其实,早在宋慈向上弹劾、讲明案件真相前,便有“上面的人”为刁光斗请了保命的护身符——圣旨。朝廷要“整顿”这件事,宋慈知道,沆瀣一气的贪官们自然也知道,谁都不会坐以待毙,谁都会为自己的前程和性命做各种周全的计划,毕竟在官场摸爬这么久,大家都是聊斋里的千年狐狸。

如果拿《西游记》的“九九八十一难”做对比,刁光斗一案还只到白骨精这个程度。因为宋慈很快就惊讶地发现,那个本应被正义光圈精准打击的昏官吴淼水,经历了两次“严惩”还能安然无恙地重回官场,甚至还升官穿上红袍大褂,摇身一变,做了京城临安的知府···
这是吴淼水第二次重返官场了,第一次重返官场时,他因伪造叛国证据差点被斩首。在此期间,宋慈大义灭亲、为岳父依法判罪,而后岳父在贬官回乡的途中因愧疚自责而服毒自尽。
岳父死前为宋慈留下不倒翁一个,暗示着官僚相护、终会“不倒”的无奈结局。剧中这段吴淼水的表演堪称教科书级——对宋慈的愤恨嘲笑、重回官场的得意与老奸巨猾的奉承,全在他的表情自如转换中。
虽然这次见面后吴淼水再没有针对宋慈,但他的再度现身代表了两件事:其一,大宋律法已失去了原则,失去了维系善恶的生命。以富商身份返回京城的刁光斗,在阅览了宋慈所著的《洗冤集录》后,通过将尸体浸在冰水中、延缓尸斑形成,造成死者死亡时间延迟的假象,让宋慈第一次错判、造成冤案。
在刁光斗的刺激之下,宋慈险些跟随其父亲的脚步、以自尽来谢罪天下。
但他最后还是强打起精神,决意去与刁光斗来一场“赌局”。
这也是一场无形的赌局,刁光斗赌上了身家性命;宋慈赌上了自己为官的信念、想看看他心中的大宋还有没有的救。刁光斗家中,有装满高官们受贿犯罪的八大箱铁证,也就相当于拿住了高官们的七寸。宋慈正要将这几箱证据带走,两名来查案的官员却站到了刁光斗身边,想阻止宋慈。仿佛刁光斗在主审的高座上,两位官员分立两旁,活脱脱公堂上的衙役。
而对面的宋慈,却像是被审判的罪人,身只影单,孤立无援。几经辗转,马车浩浩荡荡直接把八大箱证据运到了皇帝的宣政殿,观众们看到这样的大场面还以为结局要大快人心、终于要开始“搞事情了”——严惩那些恶官狗贼。可无论你宋慈如何专心一一列举他们罄竹难书的罪行,龙椅上的皇帝早已皱着眉头,看起来像是睡意正浓……
此时的宣政殿外,那些得知消息匆匆赶来的大臣们则乱成了一锅粥。其中一位大臣自觉大难临头、于是把乌纱帽摘了下来,可旁边的同僚却急忙给他重新戴上——
可见,即便是见了棺材,他们也未必会落泪,放心,死不了。随后的一幕令人震惊——宣政殿里冲天的火光夺目,皇帝接着走了出来,宣布殿内意外失火、装着证据的8个大箱子已经尽数烧毁。
宋慈听后虽然不可置信地问一句“烧了”,可眼中更多是了然确切的绝望。皇帝安抚宋慈,说他劳苦功高,要升他做二品刑部侍郎,可这时宋慈面目苍然,失魂绝望地走向宫外。
在宋慈的背后,是一群俯首磕头、满嘴“圣上英明”的大宋臣子们。之后,刁光斗被这群自称“文官之首”的高官们乱拳打死,因为此时证据已经不在他手上了。这或许也是最为讽刺的结局,当大宋律法被官僚碾压失去效用,负责惩戒人的就不再是公堂,而是朝堂。此剧的结尾处,宋慈已经疲惫不堪,他辞去了官职,并烧掉了凝结一生心血的《洗冤集录》。当观众们看至结尾、回顾前情,会发现宋慈的大纛只打倒了那些允许被惩罚的人,根系缠绕、错综复杂的官僚则几乎全部安全身退。不免令人心酸:如果正义只在被需要时才能伸张,如果罪恶只有在需要杀鸡儆猴时才被挂上城门,在这样的朝代下,洗冤的宋慈终将走向心灰意冷的结局。

来源:Vista看天下
编辑:Don
责编:叶青 温情
审核:金安静
监制:王振辉 翁逻沿
总监制:邓雄杰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