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地道的苍南特产美食,你最中意哪一种?
有一种美食叫做“家乡的味道”
是每个人记忆里的专属味道
苍南,一座低调含蓄而又美丽的城市
这里美食遍布
尽是万千山海交融的味道
也是无数苍南人心中最难忘的味道
今天小编带你走进苍南
品尝最地道的苍南特产美食
(图:桥墩·碗窑) 每个地方都有特色的月饼,苍南地区当然也不例外,大名鼎鼎的桥墩月饼正是苍南地区的特色月饼。在苍南人的记忆里,每逢中秋佳节一定要吃上一块正宗的桥墩月饼才算完整。桥墩月饼至今具有百年历史,已经成为苍南人记忆中不可抹去的“老味道”。 花好月圆团圆日,桥墩月饼进万家。桥墩月饼,历经百年创新与传承,已具有形成一定区域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量,曾获“浙江老字号”、“中华名小吃”、“中华名饼”等荣誉称号。桥墩月饼形似一轮满月,造型硕大厚实,皮薄馅多,双面覆有芝麻,色泽金黄,皮脆馅滑,松酥利口、油而不腻、芝香扑鼻,是到了桥墩必尝的一味美食。 (图:苍南·桥墩五凤) 苍南翠龙茶,是苍南当地的传统名茶,产于浙闽交界处、平均海拔高度达400米的五凤茶园,曾在国家级及省级农业(茶业)博览会上获金奖10多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青睐。 苍南翠龙茶茶品特征为:外形扁平直,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持久,滋味和甘甜,汤色翠绿明亮,叶底成朵。初泡香韵清高持久,口感微苦,迅即回甘,慢慢饮至约三分之一,继续添水续饮,四五番冲泡后,茶味渐淡,却并不乏味,饮之依然甘甜如山泉之清美。 (图:苍南·矾山) 浙南的东海之滨,一座矿山集镇——矾山镇孕育在群山环抱之中。在这东西走向的葫芦形盆地里,盛产明矾,因此矾山镇被誉为“世界矾都”。其实除了明矾,矾山镇还藏着一种享誉大江南北的美味小吃——肉燕。矾山肉燕拥有浙南经典名小吃、温州名小吃、浙江名小吃、中国名小吃等荣誉称号,其制作技艺已被列入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谓是“浓在口里的非遗”。 矾山肉燕是精选上好的本地猪后腿精肉,趁肉有余温马上切块,将肉捶打成浆状,配上本地手工番薯粉,经过一棍一棍的反复压打而成燕皮,再取肉之精华做馅包入,用手捏成燕子形状。煮熟后的肉燕,剔透如玉,轻咬一口,燕皮柔韧,肉馅带香,余味留颊,久而不散,备受四方游客喜爱。既可作菜肴,亦可作点心,老少皆宜,南北均适。 (图:苍南·矾山埔坪) 在苍南矾山埔坪,卤鹅传奇家喻户晓。卤鹅更是家家户户逢年过节时,家家餐桌上不可少的一道佳肴,是很多苍南人心中惦念的那一口。埔坪卤鹅素以味道鲜美、色泽诱人、香味十足闻名各地,蘸以秘制酱油醋是绝好的下酒菜,被列为苍南十大名小吃。 卤制的工艺核心技术是卤汁的调配,为了调出最佳卤汁,苍南当地美食家研究卤汁的调料比例、烧制的火候,花了整整十年时间,坚持用柴灶,独创了文武火卤制法。凭借这种略带淡淡的甜味,香酥入骨的独特口感,再配以秘制的酱油醋,越嚼越香。苍南卤鹅自此美名远播,当地人都把卤鹅当成走访亲友的礼物。 (图:苍南·炎亭) 炎亭是温州市重点渔业乡镇,拥有“鱼米之乡”、“中国梭子蟹之乡”的美称。这里出产的梭子蟹,因个大味鲜、体肥肉满而闻名遐迩,特别是“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的炎亭三疣梭子蟹更是蟹中上品,早在明嘉靖年间就作为贡品。 炎亭梭子蟹,产量大、质量好,一般个重250~300克,大的有500多克,且体肥肉满,深受全国海鲜美食家的好评。梭子蟹炒年糕是当地一道特色美食,是来此游客必点菜肴。 (图:苍南·炎亭) 鱼饼,是温州市传统名点,明清时期一直作为朝廷贡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渐渐走上百姓餐桌。在苍南,则以炎亭、宜山两地生产的鱼饼为佳,2018年“苍南鱼饼制作技艺”正式获批苍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苍南鱼饼主要是以东海的鮸鱼、马鲛鱼等新鲜海水鱼为主原料,再配以独特的调味品,采用传统配方及先进工艺精制而成,肉质鲜嫩、鲜而不腥。鱼饼外形圆滑白洁,食之香口滑软、味鲜,韧脆适度,已成为苍南人酒桌、饭桌上不可或缺的下酒、佐餐之佳品。 (图:苍南·藻溪) 藻溪猪油渣虽然没有火遍大江南北,但它却也是苍南人心中难忘的那抹香!在苍南藻溪,基本上不走两步就是猪油渣店。藻溪猪油渣具有独特的风味,具有香味浓、富有嚼劲的特点,每一口都让人回味无穷。 藻溪猪油渣是一种肉类加工品,系选用瘦肥合适的本地猪肉,放入锅中加火待到猪肉熬出大部分油后,倒去猪油,趁热将猪肉装入专用设备进行几个小时的挤压,使猪肉内部的猪油基本渗出,成为扁状猪肉渣。 (图:苍南·马站渔寮) 渔寮大沙滩作为我国东南沿海大陆架上最大、最平缓的沙滩之一,不仅宽广平坦、沙质细腻,而且盛产“天下第一鲜”——文蛤。 渔寮文蛤远销海内外,其品质不言而喻。渔寮文蛤肉嫩味鲜,营养丰富,多以煲汤的方式食用,一口便可尝尽人间最好滋味。 (图:苍南·马站蒲城) 苍南蒲壮所城,建于明洪武年间,至今已逾600多年,是一座保存完整的明代抗倭海防城堡建筑。蒲城戚光饼,传说中是戚继光当年打倭寇时常备用的一种干粮,这种饼的优点就是行军打战容易携带,而且保质期又长。后来为了纪念戚继光把此饼叫做”戚光饼“。 蒲城戚光饼先用面粉、水、食盐混合揉制成面团,再用木棍擀成小饼,将之贴在烤炉炉壁,用木炭烘烤至熟即可。戚光饼的制作技艺今已列入温州市第三批非遗名录。 (图:苍南·马站中魁村) 中魁村是“马站四季柚”的主产区,有着300多年种植四季柚的历史,享有“华夏柚乡第一村”的美誉。这里的四季柚声明远扬,味甜、皮薄、汁多,有“仙家名果”美誉。 马站中魁村出产的四季柚,形美质优、芳香浓郁,皮薄无核、营养丰富,柔嫩味美、清甜可口,是四季柚中的上上品,曾先后获全国优质奖水果柚类金杯奖、农业博览会金质奖和绿色食品证书以及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等荣誉。 (图:苍南·霞关) 霞关鱼丸,是苍南县霞关镇的特产小吃。霞关是国家一级渔港,温州最南端的滨海集镇,海产品尤为丰富。早前因鱼产品销路不稳,鱼类又不易保鲜,当地渔民急中生智,将鱼肉加入淀粉,做成了丸子的形状,久而久之,鱼丸就流传下来,成为了苍南人的必吃风味。 霞关鱼丸从选料开始就十分讲究,只选用鮸鱼的鱼肚肉和鱼背肉,去除所有的鱼刺和杂质,加入淀粉、盐、葱、糖等调味料,再手工揉成细肉茸,保证鱼丸的Q弹。另外,鱼丸的制作手艺也非常独特,用虎口挤出丸子的形状,最后放入80度的原汤定型。其形如凤冠明珠,色泽晶莹明亮,闻之鲜香沁鼻,入口软韧温润。品尝过霞关鱼丸的食客表示,霞关鱼丸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入口软韧温润、鲜而不腥、韧而不硬,更适合大众口味。 (图:苍南·霞关) 苍南县霞关镇靠海,是国家一级渔港,历来盛产毛虾,有“中国虾皮之乡”的称号。毛虾,俗称小白虾、水虾,统称虾皮。毛虾体小、壳薄、肉嫩,鲜食味美。在苍南本地,虾皮不仅是日常菜肴中不可缺少海鲜调味品,也是孩子的小零食。 霞关本地生产的虾皮不但味道鲜美,也耐存放,不易变质,以含水量少,含盐量低,存放时间长,质优味鲜而闻名,畅销全国。 (图:苍南·金乡) 苍南金乡,一个具有6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镇,是苍南最具年味的地方之一,这里保存着许多传统民俗和美食。说到金乡美食,那不得不说金乡炒米,一款具有百年历史文化沉淀的糕点。 金乡炒米是精选上等糯米,配以冰糖、麦芽糖、花生、芝麻、桂花和色拉油等配料,通过炒、熬、压、切等一系列工艺手工制作而成,味道香甜可口,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是苍南人走亲访友必备年货。 (图:苍南·赤溪大渔湾) 苍南地处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沿岸水域水质良好,这里出产的紫菜品质优、口感好,销往全国各处,素有“中国紫菜之乡”之称。苍南紫菜养殖主产区为赤溪镇,养殖的紫菜学名叫坛紫菜,俗名紫菜、乌菜,属暖温带性品种,是中国特有的物种。 苍南赤溪紫菜历经温润的气候及独特的水温、水质的滋养,不论是煮汤或凉拌,都有比肩海鲜的鲜美和爽脆嫩滑的口感。 来源:温州古道 编辑:张以如 责编:何继岗 钱若谷 李温情 审核:方赞 监制:王振辉 翁逻沿 温作杰 总监制:邓雄杰
最新评论